編者按
A股整體持續疲弱,卻擋不住部分熱點板塊階段迸發出的炒作熱情。
不過,市場中有那么一個群體特立獨行,它們曾經頭頂著耀眼的光環,投資者以高發行價、巨額超募夾道相迎。然而,它們上市后股價卻連遭重挫,之后便展開了綿延不絕的平滑向下,沒了跌宕起伏,少了往日的喧嘩,走勢如同“僵尸”一般。
它們有的遭遇行業下滑、產能過剩,有的則面臨概念現形、光環褪色,高價發行變“僵尸”各有原因。而上市時投行過度包裝,詢價機構推波助瀾,卻掩飾不了基本面惡化的態勢,是它們快速被市場遺忘的相似路徑。
投行現形 監管“緊箍”漸緊
彭潔云
有些IPO項目曾經光彩奪目,但瘋狂過后業績卻與發行價嚴重不匹配,最終股價從“破發”到一落千丈,從此再無起色,淪為“扶不起的阿斗”。保薦機構在這其中可謂形成推波助瀾之勢,受到市場普遍質疑。
今年以來,隨著監管層日趨收緊對投行的“緊箍”,并出臺多項針對性的政策措施,使投行保薦不力的空間有限許多。
投行過度包裝遭遇監管重拳
在本報所篩選出的“十大僵尸股”中,不乏由于投行過度包裝,或是盡職調查不力所導致的財務造假案例。其中,海普瑞的保薦代表人還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
海普瑞在上市時以148元創下IPO“最貴”發行價,募集資金凈額高達57.17億元。發行價如此之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在招股說明書上自稱 的“國內唯一一家獲得FDA(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認證的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而這一FDA的唯一性資格至今仍備受市場質疑。有媒體報道稱,國內包 括山東煙臺東誠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數家公司的肝素鈉產品已經獲得了FDA認證。
除此以外,海普瑞也由于業績大幅變臉,導致其“第一高價股”的神話破滅,股價被“腰斬”,標榜及包裝其高成長性的保薦人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011年,被標榜“高成長性”的海普瑞營業利潤僅增長了14.2%,股價卻下跌了63.7%。
證監會因此對中國建銀投資保薦代表人冒友華、王韜予以處罰。稱其在對發行人取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認證等事項的盡職調查沒有勤勉盡責。
而另一大“僵尸股”龐大集團的保薦人瑞銀證券也是備受爭議,其2011年三季報營業利潤下滑84.5%,一度被認為將達到營業利潤下滑50%的監管紅線,最后涉險過關。龐大集團2011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業利潤僅為9.2億元,同比下滑45.4%。
根據《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管理辦法》第72條規定,發行人在持續督導期間,公開發行證券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中國證監會可 根據情節輕重,自確認之日起3個月到12個月內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情節特別嚴重的,撤銷相關人員的保薦代表人資格。
而民生證券兩名保代則沒有那么幸運。保薦代表人馬初進和張星巖保薦的大連科冕木業IPO項目,由于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降50%以上,于去 年11月被處以“三個月內不受理保薦代表人負責的推薦項目”的信用監管措施。這也是首例因保薦項目“業績變臉”而受到懲罰的保代。
近一年來,在保薦項目業績“變臉”及過度包裝方面,證監會可謂重拳不斷。據本報統計,去年全年共有14名保薦代表人被采取了不同程度的監管措施,一家證券公司被出具警示函。其中,平安證券的周凌云和林輝因保薦勝景山河直接被亮“紅牌”,雙雙被撤銷保薦代表人的資格。
今年以來也有四名保代被罰,道明光學和金河生物兩個IPO項目的四名保薦代表人被采取了信用監管措施。海通證券的趙慧怡和顧崢因此前鬧得沸沸揚 揚的“張冠李戴”招股書擺烏龍事件被出具警示函,銀河證券的黃健和韓楊則因對專利失效核查不充分等事項被監管談話。這也是今年以來監管層首次披露對保薦代 表人的“黃牌”警告。
糾偏措施不斷出臺
今年以來,監管層在新股發行改革方面不斷有糾偏舉措出臺。
2月1日,預披露新政實施,招股說明書從原先的上會前5個工作日披露到現在的提前一個月,預披露環節也前移到初審階段。通過提前預披露時間,大 大加強了市場的監督力度和作用,歸真堂、來伊份等企業因為各種風險問題的提前爆發上市進程受到影響,海瀾之家、青海小西牛乳業等企業更是因此上會被否。
4月,證監會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保薦業務監管有關問題的意見》(下稱“意見”),進一步強化了保薦機構整體責任,強調了保薦機構在質量把控、風險防范、質地優化方面的責任。
有投行人士表示,《意見》中頗受關注的是,通過增加單個保代的簽字數量而使能者多勞。證監會人士也曾表態將增加保代考試數量。當保代資源不再稀缺后,可對保代隊伍進行凈化,將保薦能力不濟的保代淘汰出隊伍。
而在《關于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新股發行市盈率超過行業平均市盈率25%將披露更多信息”的政策紅線,也被看作是約束發行人和投行利益綁定而共同助推新股發行市盈率高企,強化充分信息披露的一項舉措。
并且在多次保代培訓上,證監會發行部領導也強調,對業績、成長性預期等方面弱化行政審批,強化信息披露;對招股書中“領先”、“唯一”等宣傳性表述的限制;并且將問核程序前移,項目負責人、質控部門、合規總監、內核小組都要問核。
揭開高價發行“僵尸股”的畫皮
那些曾經的高價股,甚至是市場鳳毛麟角的百元股,有不少經歷大幅下挫后進入長期小幅波動甚至橫盤,儼然已被市場遺忘。回望曾經的輝煌,再對比現狀的慘淡,每一只個股都是一部投資血淚史。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按照發行價、歷史價格、破發率、當前走勢等指標,從A股市場篩選出新股發行重啟以來曾重創投資者的十大“僵尸股”:海普瑞、華銳風電、漢王科技、神州泰岳、金風科技、國民技術、合眾思壯、世紀鼎立、康芝藥業和龐大集團。
揭示這些個股蛻變的原因,透視風險,才能警示后來者。
海普瑞:最高發行價“現形”
海普瑞上市初期股價一度上摸188.88元的吉利價格,但昨日收報21.42元(復權44.88元),累計最大跌幅76.24%。
海普瑞發行價為148元/股,對應73倍市盈率,這是A股史上最高發行價,也讓海普瑞成為兩市“股王”。事實上,以A股歷史上第一高價發行的海普瑞,在其招股說明書中提出是“我國唯一獲得美國FDA認證的肝素鈉原料藥出口企業”,成為支撐其高價發行的重要依據。不過,時至今日,除初期受到市場短暫熱捧后,海普瑞上市后絕大多數時間均處在破發的狀態。公司保薦人為中投證券。
推薦閱讀
南都制圖:宋小偉 關于出售這條路,在歐美巨頭的歷史上一直不是羞于啟齒的部分。相反,很大程度上一些成功的出售或令這些企業成功瘦身,走出困境。例如早年愛立信將自己的手機業務與索尼合并,近來又完全出售給索尼,>>>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04/7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