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之后將原有的企業標識換成了全新的LOGO,天安數碼城集團正在醞釀一盤更大的棋局。
這可能讓這個并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地產開發商進一步走進公眾視野,因為天安數碼城正在試圖擺脫固有的工業園開發運營商的形象。
企業標識轉換的真實目的是,天安數碼城欲轉型為城市產業綜合體開發運營,并為新一輪全國布局掃清障礙。
有業內人士稱,天安數碼城正在和多個地方政府接觸,未來將進一步擴大區域布局和做大規模優勢,為企業上市做足準備。
這種模式已有先例,同樣定位于城市產業綜合體開發營運商的華南城(01668.HK)已經成功上市,并借力資本市場進行大規模擴張。
對于6月份完成的企業標識轉換,天安數碼城集團總裁戴宏亮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旨在建立統一的品牌系統和規范,加強品牌管控能力,目的是更好地適應其快速發展與擴張的步伐。
戴宏亮表示,天安數碼城今年著力做兩件事,一方面是穩步進行全國拓展,另一方面是大力加強集團品牌的對外傳播推廣力度。
戴宏亮稱暫不方便透露會新進入哪些城市。但有知情人士透露,天安數碼城正在與成都、東莞等地方政府進行洽談合作事宜。
天安數碼城集團是一家中外合資的專門開發工業園的公司,背后股東為香港天安中國(00028.HK)和深業泰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主業以開發產業地產為主,天安數碼城不愿意把自己稱為房地產開發商。梳理其發展路徑可以發現,從1990年開始,天安數碼城一直在開發傳統的工業園;到了20世紀90年代后期,天安數碼城向工貿園轉型;2000至2009年,天安數碼城完成第三次轉型,類似于傳統的科技產業園。
此次企業標識的變化,意味著天安數碼城開始進行第四次轉型。戴宏亮說,天安數碼城率先在全國提出城市產業綜合體的概念,它融合產業、商務、交流、生活于一體,以企業和企業家為中心進行復合開發。
多年的積淀成就了外界公認的“天安數碼城模式”。戴宏亮表示:“目前天安數碼城模式在區域政府這一級還是很受歡迎的,因此在拿地時政府會給到一定的優惠政策。融資問題不用考慮,因為有強大的股東背景作為支持。”
戴宏亮坦言:“我們還有一部分住宅用地,但是我們一直不想把自己歸類為地產公司,因為這跟我們公司的特性和盈利模式有關系。”
按照戴宏亮的解釋,天安數碼城產業地產區別于傳統的住宅地產,實際上是三個方面投資回報的組合。首先,要有一定比例的銷售。如果沒有充足的銷售額,就難以支撐規模化的開發建設,只是產業地產的產品類型更為豐富,面對的客戶主要是企業。總部樓、產業大廈、研發大廈等產品,也會有部分直接銷售。
此外,另兩大塊盈利來源是持有一部分物業用來出租,賺取租金,并在未來物業升值之后取得收益。以及用各種方式將投資的中小企業資本化,實現新的增長。
關于天安數碼城未來有沒有上市計劃,戴宏亮直言:“未來有上市的打算,這也是實現資產增值的一個重要方式。”
不過,目前天安數碼城集團每年的營收情況并未公開。戴宏亮表示,可以肯定的是,天安數碼城對天安中國(00028.HK)的利潤產生重要支撐。
可以參照的企業是華南城。同樣以產業地產開發運營為主業的華南城,此前于2009年在香港主板上市。2011年,華南城實現合約銷售金額71億元,實現利潤20.71億元。2012年華南城的銷售目標為80億至100億元,其中大部分為非住宅物業銷售。
面對宏觀調控對房地產市場的壓制,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投資泡沫不斷泛濫,產業地產開始受到更多青睞。
卓達地產、聯東地產、海泰發展(600082.SH)、意庫園區等一批產業地產開發商不斷壯大,電子行業巨頭TCL也開始切入產業地產領域。
北京社科院副院長趙弘一直對產業地產的發展前景看好,但趙弘同時認為,產業園雖然開發火爆,但仍面臨很多難題,包括實體經濟、境外投資、傳統地產等不同類資本涌入產業地產,產業地產需警惕泡沫化傾向;產業園區異地開發、復制、擴張模式仍不明晰;產業園區開發熱,但運營難題仍有待破題。
推薦閱讀
[ 趙浦表示,未來“十月媽咪”還會以賣自有品牌產品為主,將整合產業鏈相關行業,未來同時考慮另做一個銷售孕、嬰、童產品的渠道平臺,為孕婦提供更便捷的一站式服務體驗 ] “牛排”(New iPad)新鮮出爐時,趙浦就搶購>>>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天安數碼城二次擴張謀上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13/7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