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障子公司分歧 上影集團“年底前”上市
如若沒有意外,第一只中國電影國有股的名號將落至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上影集團”)的頭上。
記者從上影集團內部知情人士處得知,上影集團整體IPO已經基本確定,盡管部分子公司尚存異議,但上市的大方向已經落錘。
“我們現在這方面的宣傳還未到議程,不方便接受采訪。”7月17日,面對記者的求證,上影集團宣傳總監沈怡回應道。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幾家電影公司之一,上影集團擁有完整的電影產業鏈,包括目前國內院線排名前三的上海聯合電影院線,具有豐富經驗的上影對外合作制片公司,以及制作基地車墩等資源。
不過,上影集團仍需要解決內部資源調配的問題。“各家子公司依然存在分歧,有些愿意上市有些不愿意上市。”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成為目前企業上市環節中最為棘手的問題。”
電影圈的“中石油”
如果把電影圈內的公司打一個比喻,華誼兄弟應該是像阿里巴巴這樣新潮的互聯網新貴,上影集團對應的就是中石油或者中石化。而這樣的電影業的“巨無霸”,終于將登陸A股市場。
根據記者獲得的一份上影集團的會議資料顯示,當前上影集團已經基本完成了內部資產重組工作,目前正在上海市委宣傳部的支持下協調解決土地等問題。力爭按照預定的時間節點,六月底前完成組建股份制公司的準備工作,九月底前完成上市申報準備工作,爭取成為中國電影國有股第一股。
“我們目前已經得到通知,今年年底前集團要上市。”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根據會議宣傳資料顯示,上影集團將其下一步的改革發展列出了五個突破點,其中第一個突破點即為“探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多元產權制度。確立上影主業整體上市,市場板塊先行的戰略選擇,以此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上影集團的IPO也得到了上海市的重點關注,一位上海市委的領導專門掛帥負責其IPO的事宜。”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企業高層對于上市的決心都很大。“甚至內部會議中,都有人喊出如若這次上不了市,就永遠不再上市的話。”
上影集團的規模到底有多大?此前,廣州電影院線公司的金逸股份已經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IPO的申請,目前正在審核階段。而上影集團僅僅旗下的上海聯合電影院線的規模就要超過金逸股份。這也將使得上影集團在IPO成功之后會成為電影板塊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目前上影IPO將選擇主板上市的方式,其優質資源或都將被打包上市。
或助力上影“升級”
對于上影集團的高層而言, IPO或將徹底解決上影集團的資金問題。
在上影集團未來數年的規劃中,增加制作電影數量、增加院線規模以及擴建車墩基地等內容都被列為重要待解決事項。然而資金和人才問題則成為上述雄心的阻礙。
以院線的擴張為例。至2010年1月底,聯合院線共有加盟影院125家,在北京、上海、重慶、武漢、無錫、蘇州等6城市共有6個IMAX巨幕放映廳。但與國內第一的萬達院線所不同的是,由于萬達院線均租用萬達地產的自有物業,因此無論從租金還是選址的層面,都保證了院線的擴張速度和凈利潤。而隨著金逸股份等位于前列的民營院線融資成功,聯合院線如若要保持現有的市場占有率,將承受不小的壓力。
同時,讓老一輩上影人為之驕傲的電影制作能力,也隨著近年來北京地區的電影制作公司的崛起,而黯然失色。至2012年,上影集團除了共同參與的《建國大業》、《風聲》等影片獲得了較好票房之外,其獨立制作的電影尚未能進入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列。
“IPO后的充沛資金或可扭轉這方面的劣勢。”上述分析師舉例,“光線傳媒等公司就在IPO之后用超募資金大量投資電影,并且快速成為國內前列的影視制作公司。”
此外,分析人士認為,如若上影集團能夠成功IPO,將極大有助該公司成功獲得第三張進口電影發行的“牌照”,而僅僅這一個牌照,就可以完全扭轉上影集團目前發行業務的困境。
由于歷史原因,中國進口電影的發行,歷來被中影集團所掌握。為了改變一家獨大的局面,擁有資深國字號背景的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也拿到了所謂的進口電影第二張“牌照”。目前,根據官方和市場中屢次傳出的信息,官方有意增加1-2家公司,繼續分享這一進口電影發行的權限。
“海外進口大片的電影發行的毛利潤高,且收入穩定。”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這一項業務通常也被認為是中影集團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內部爭議阻力
隨著上影集團IPO臨近,持續近10年的上影集團改制或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然而,種種跡象顯示,來自企業內部的爭議依然存在。上影集團能否成功上市,將很大程度取決于其旗下子公司的讓步和調和。
資料顯示,在2003年上影集團轉企改革前,上影集團主營業務收入8.3億元,利潤總額209萬元,至2011年,上影集團的主營收入已經達到20.1億元,凈利潤達到1.94億元。在8年間主營業務收入增長1.42倍,凈利潤總額增長102倍。
但是,這樣的速度相較市場的發展,依然是遠遠不夠的。
以已經上市的華誼兄弟公司為例,根據該公司年報顯示,2011年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僅為8.92億元,但其凈利潤卻達到了2.02億元。凈利潤率要遠高于上影集團。
“集團旗下子公司各自經營以及盈利狀況不同,因此對是否上市存在巨大的分歧,這成為阻礙上影集團上市的最大阻力之一。”一位要求匿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
根據上影集團的業務布局規劃,其集團的業務覆蓋了從影視制作到市場營銷、多媒體影視傳播、技術支持到電影相關產業等各個鏈條中。然而,全產業鏈條帶來的后果是各個產業鏈條無法均衡發展,直接造成了各家公司盈利狀況不同的局面。 “前期制作單位不想上市、后期不得不上市,優質資產是終端。”上述知情人士認為,這樣的現狀導致上影集團上市變得十分復雜。
此前,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上影集團上市有兩種方案:一是把上影集團的四大產業鏈,制片、院線、傳媒,再加上技術,共同組成上影股份公司,把龐大的不動產作為續存資產全部放在上影集團,最后由上影股份公司上市。二是把上影集團的院線、影院、發行等市場產業與資源全部集中在一起,組建股份公司上市。然后反購集團的其他資產,分兩步到位。
推薦閱讀
7月18日消息,受不良影響,中興通訊A股股價于17日繼續下跌2.82%,收盤時的股價11.39元已接近中興通訊員工行使期權的價格。不過,近日中興通訊兩位高級副總裁陳建洲、王家然各增持了公司股票約5萬股。 此前,中興通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清障子公司分歧 上影集團“年底前”上市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18/7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