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資訊近日發布的大中華地區兼并收購排行榜顯示,昔日扛起中國區并購重組業務本土投行大旗的中金公司,在今年上半年表現不理想。
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投行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而中金公司則成為下滑幅度最大的投行。
外資投行全面占據市場
數據顯示,占據上半年中國區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市場份額前十名的投行中,有8家是外資投行。而本土投行僅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兩家上榜。
作為本土投行領頭羊的中金公司,市場份額由去年同期9%下滑至4.9%,排名跌至第十位。而去年同期,中金公司曾一度高居第二,幾乎撼動高盛在該業務的霸主地位。
對此,中金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金在上半年錯過了幾單大并購交易,因此同比出現下滑。
同時,該負責人稱,目前中金公司并購重組業務的戰略是境內境外并重,將會更加重視國內產業結構調整所帶來的新機遇。
“我們有20多個項目在談,其中有2/3的項目來自國內企業的并購交易,”上述負責人稱,“我們對下半年的表現有信心。”
而中信證券雖然排名由第六位下滑至第七位,但市場份額卻由3.8%大幅上升至9%。中銀國際則由第22位大幅提升至11位,市場份額提升3.2%,達到4.7%。
廣州某券商并購部人士表示,外資投行在涉及海外業務的并購交易時,優勢更加明顯。本土投行中有能力涉足海外業務的僅有中金、中信和中銀國際三家。
該人士由此認為,目前我國企業在國際并購交易中的定價話語權,仍主要掌握在國際投行手中。
中小投行快速崛起
在中金公司下滑的同時,部分中小投行卻表現不俗。數據顯示,西南證券、財通證券和中信建投三家本土投行已成功進入前二十名。
其中,西南證券的市場份額由0.6%上升到4.2%,排名也由第40位躍升至第14位;財通證券占據3.3%的市場份額,位列第17位;中信建投證券占據2.6%的市場,位列第20位。
據了解,目前國內一批中小型投行將并購重組業務的焦點,定位在國內上市企業身上,而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這些投行的并購重組業務也進入“快車道”,市場份額快速提升。
西南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南證券上半年參與的7單業務均是國內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業務,而目前針對相關配套融資的業務也已起步。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證監會去年11月出臺的新規,券商申請IPO所涉及的業務范圍擴大至6項,其中新增財務顧問業務等3項指標。
據某券商投行人士介紹,隨著上述新規出臺,財務顧問業務也跟著翻身,成為券商上市的重要指標之一。
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券商,在傳統的經紀、投行、資管三大領域均不具備特別優勢,財務顧問業務也成為了中小券商沖刺IPO的新捷徑。
但是,對于財務顧問業務收入的統計卻存在模糊地帶。廣發證券投行部人士透露,目前投行在擔任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時,也可提供配套融資服務,投行可由此賺取2%-3%的中介費用,這一收入甚至超過了財務顧問收入。
“財務顧問業務收入在500萬到1000萬之間,而規模較大的配套融資服務能帶來上千萬中介費收入,”上述人士表示,“這一收入既可被計入承銷收入,也可列為財務顧問收入。”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7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州儀器周一發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該公司營收為33.4億美元,同比下滑4%;凈利潤為4.46億美元,同比下滑34%。 盡管利潤超出華爾街預期,但德州儀器同時發出預警稱,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投行并購業務半年報:中金問鼎“速滑”冠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24/77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