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股求存”,已成為越來越多上市公司股東的選擇。
截至7月26日,A股全市場共有484家上市公司發布發生股權質押公告,發生質押次數達1056次,原始質押股數合計達411.88億股。
如果將時間線拉得更長些,這些數據正發出的警示信號,似乎越來越刺耳。
爆發:六年激增10倍
事實上,2007年前,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仍是新鮮事。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2007年,46家公司發布股權質押公告,發生69次質押,原始質押股數合計33.65億股,與2012年迄今的數據相比,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變化開始于2008年,當年,參與“典當股權”生意的上市公司突破兩位數,達103家,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發生162次。
隨之而來的是原始質押股數的增長,2008年,被“典當”的股權突破50億級,達70.12億股。
真正的爆發性增長在2009年出現。434家公司發生473次質押,最重要的是,發生質押的股權數量首次突破百億級別,跳躍式增長到204.78億股。
從此,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成為資本市場重磅話題。
2010年,爆發性增長仍在持續,該年雖然同比參與的公司數量有所減少,只有388家,但次數激增到935次,逼近千次大關。同時,2010年被質押的股權數量合計達到363億股。
有一個數據對比可以說明這種爆發性增長的迅速,2010年底,A股全市場有2060家上市公司,總股本(包括限制流通股份)為3.3萬億股,這意味著股東參與“典當”生意的上市公司占當年全市場的18%,被質押的股份數量達全市場總股本的1%。這兩個數據,在2007年僅為2.9%和0.15%。
這意味著,2007年底到2010年底,短短三年,股東發生質押的上市公司數量激增7.4倍,被質押的股權總數量增長近10倍。
2011年趨勢依然只增不減,這一年,上市公司發生質押的次數首次突破了前次級別,達到了1594次,583家公司參與其中,合計原始質押股數達到了521.63億股,占當年上市公司總股本(包括限制流通股數)的1.4%。
進入2012年,便是本文開始呈現的數據,截至7月26日,僅僅7個月,無論參與家數、發生次數,還是質押股權數量總數,都已逼近2011年全年的數據,更是一舉超過2010年前的所有全年數據。單就股權質押數量總數來看,不到六年,2012年迄今的數據是2007年的11倍,暴增10倍。
這些被典當的股票,已到了資本市場不得不正視的時刻。
房企成“典股”主力
縱向觀察質押數據,這是一條陡然向上的曲線,如果將這些參與典當的公司,分行業橫向觀察,又會出現一種有趣的路徑。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2年7月26日,合計4289次的股權質押中,按證監會行業區分,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的上市公司,是典當股權的頭號參與者。
按發生質押次數算,房地產公司雄踞近六年的榜首,2007年至2012年7月26日期間,房地產公司股東每年合計發生股權質押的數量依次為18次、29次、87次、182次、245次和194次。
而且,該行業發生股權質押的次數遠超同期其他行業上市公司。以2007年為例,房地產行業合計發生18次股權質押,同年排在第二的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僅有6次。
2008年,房地產行業以29次股權質押,再度遠拋第二名醫藥制造業的11次。
及至2010年,差距更明顯。182次的房地產行業公司質押次數,4倍于第二名的醫藥制造業公司的44次;2011年、2012年前兩名歸屬不變,兩者差距分別是4倍與4.4倍。
不過,房地產公司成為“典股求存”的主力,并不讓人感到意外。
2010年進入新一輪的房地產調控周期以來,資金鏈吃緊、股權融資、開發貸的緊縮,使房企不得不尋求更多新方式的融資渠道,股權質押無疑成為紓解資金饑渴的最佳方式之一。
從2012年頻繁公布的質押公告中也可看出,484家上市公司中,房企達155家,占比近32%。質押老面孔中,房企頻現,如新湖中寶(600208.SH)、萬澤股份(000534.SZ)等。
這種情況或許將日趨嚴重。一家滬上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對記者指出,房地產行業面臨兩難窘境,成交繼續上行,可能引發房價上漲;成交下行,銷量則會低于預期。如是前者,那么房價越上漲市場越壓估值。如是后者,行業會表現很差。“地產無法成為龍頭,但未來一個季度成交上行的背景下,仍有望成為較好的行業。”
出質方行業分布日趨廣泛
房企成為典股求存在意料之中,但其他主力更值得重視。
據記者統計,近六年,發生股權質押次數前五名的行業,合計有15個,僅次于房地產業的是醫藥制造業,分別名列2008年、2010年-2012年的第二位,2009年也排在第三,2007年-2012年,該行業發生股權質押的次數分別為11次、24次、44次、60次和44次。
隨后則是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分列2007年第二、2008年和2011年第三,2009年和2010年第四,但2012年前五名榜單中已不見身影。2007年-2011年,該行業分別發生股權質押6次、10次、20次、30次和56次。
綜合類行業上榜5次,2007年是第四位(4次)、2009年第二位(25次)、2010年第三位(31次)、2011年第四位(48次)和2012年第四位(28次)。
2009年-2011年,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上榜數依次為16次、23次和41次,位居第五。
截至2012年7月26日,排名前六的行業分別是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194次)、醫藥制造業(44次)、電子元件制造業(29次)、綜合類(28次)、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3次)、零售業(20次)和專用設備制造業(20次)。
這表明出質企業行業分布漸廣,2007年僅29個,2012年已有154個。
上市公司股權出質興起之初,出質人為房企、化工企業、零售、煉焦、礦業公司等偏資源類企業,或是綜合類型的集團控股公司等。隨著時間演變,制造業越來越感興趣,如醫藥制造、電器機械制造、電子元件、設備和普通機械等。
484上市公司求“資”若渴: 1056次“典當”411億股
銀根收緊、資金饑渴之下,除了熟知的互相擔保,實際上,股東們還有一種新的融資途徑——類典當業務的股權質押,正越演越烈。
2012年,上市公司頻頻發布股權質押公告,“典當股權”融資求生。據統計,截至7月26日,已有484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合計發生質押達1056次,原始質押股數合計達411.88億股。
推薦閱讀
Facebook周五再度重挫12% 北京時間7月28日凌晨消息,由于Facebook周四并未給出下一財季的業績預期,財報令人失望,這進一步加劇了投資者對Facebook移動戰略的擔憂。從而導致Facebook周五股價再度下跌12%,盤中觸及歷>>>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730/7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