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富達投資等共同基金在Facebook首次公開募股(IPO)不久后就拋售其股票。對于投資偏向于長期性和穩健性的共同基金來說這一舉動實屬罕見。
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是較早購買Facebook股票的基金之一。在2011年春天,富達旗下的24個基金總共購買了價值超過2億美元的Facebook私有股。等到5月份Facebook公開上市,這些基金加上富達的其他基金又吃進許多Facebook的公開交易股。
但現在,這家總部位于波士頓的公司的很多基金經理都開始減持手中的Facebook股票。
根據投資研究公司晨星(Moringstar)的數據,今年6月份,21個富達基金總共拋售了超過1900萬股Facebook股票,其中16個基金的拋售量超過了整體持有量的四分之一。私有股要到今年晚些時候才被允許交易。
目前還不清楚富達各基金在Facebook股票上是盈利還是虧損,但Facebook現在已經遠遠低于5月18日38美元的首日開盤價。今年6月,它的股價一直在25.52美元和33.45美元之間徘徊。本周三,在以20.88美元收盤前,Facebook以20.84美元的價格創下新低。
這一舉措代表著富達改變原有立場,它是首批大量買進Facebook股票的機構投資者,也是資產在全美排第三的共同基金公司。根據晨星的數據,富達的基金持有Facebook股票的時間只有6周,遠遠低于22個月的美國股票基金平均持有時間。
富達基金內部刊物《富達觀察》編輯約翰·伯納澤(John Bonnanzio)表示,富達的基金經理們在購買之前以仔細斟酌和問問題而著名。看起來他們最終決定不喜歡自己所看到的。
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拋售只占富達持有的極小一部分。今年6月,13家富達基金購買了220萬股Facebook股票,雖然其中130萬股是指數基金購買的。
共同基金分析師表示,對于共同基金來說,這么快推翻自己先前的做法是極其罕見的。
S&P Capital IQ共同基金分析師托德·羅森布魯斯(Todd Rosenbluth)表示,投資者期望投資組合在一個月內都不要有變動。通常情況下,投資共同基金的人都認為,他們買進的基金在投資方面都是長期性的。
富達發言人表示,“我們的經理并不拘泥于最短持有期,而是根據市場狀況進行改變應對。”
在5月份Facebook首次公開募股(IPO)的路演期間,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與富達高管以及其他資產經理見面。在IPO之前,摩根士丹利和其他Facebook股票承銷商也訪問了包括富達在內的頂級機構客戶,告知后者的分析師他們低估了Facebook的收入和營收預期。
富達并不是唯一一家減持Facebook股票的基金公司,。特納投資合伙公司(Turner Investment Partners)的大型成長基金一般的股票持有期是7個月左右,但卻在幾周內拋售了28%的Facebook股票。奧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Funds)的全球配置基金在6月份拋售了超過1萬股Facebook股票,占其持有數的10%。
投資咨詢公司和共同基金顧問公司Lipper Advisory Services總裁邁克爾·利珀(Michael Lipper)表示,這些基金顯然考慮過,在股價下跌之前,這會是熱門交易。
包括富達在內的一小部分共同基金公司以月為單位發布財報,而大多數公司每季度發布財報。這意味著大多數在5月和6月拋售股份的基金的投資者不知道他們購買的基金還持有多少Facebook股票。
據報道6月份拋售Facebook股票最多的是富達Puritan基金。作為“平衡基金”,它同時投資股票和債券。據悉,它拋售了超過62.3萬股Facebook股票,相當于持有量的四分之一。其他拋售數量比較多的基金包括富達Disciplined Equity,它同時投資成長型和價值型股票,售出的Facebook股票數為超過44.4萬股,占總數的47%;以及富達 Dividend Growth售出超過16.7萬Facebook股票,占總數的25%。富達Magellan在美國國內以積極管理而著稱,它售出了超過15.5萬股Facebook股票,占總數的17%。
根據晨星的數據,富達Puritan平均持有一個股票的周期是8個月,富達Dividend Growth的平均持有周期是一年半。
Facebook IPO之后,它的股票被長期基本面投資者這么快拋售的舉動極不尋常。根據資本市場數據和顧問公司Ipreo去年完成的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IPO后這類投資者會增持相關公司的股票,減持股票的是交易為導向的對沖基金。
在對2009-2011年之間美國270個IPO研究后發現,像共同基金和養老基金等機構占到IPO初期分配的45%。但一個季度以后,它們持有相同股票的占有率達到了67%。
專門研究IPO的佛羅里達大學金融教授杰·里特(Jay Ritter)表示,這并不意味著許多共同基金經理并不想在IPO后套現。這類經理所在的公司很多都向承銷商支付了數百萬美元,他們期望在IPO時買進股票,一旦可以廣泛交易,他們就會拋售套現。(柯山)
推薦閱讀
與錢緊密相關的領域向來不乏丑聞,金融領域自然首當其沖。由于內幕交易丑聞擴大,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控股CEO渡部賢一已于上周辭職,并將由野村國內證券業務主管KojiNagai接任,于昨天(8月1日)生效。 據路透社報道,野>>>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2/79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