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而與上述產品相關的“基于物聯網的傳感器節點信號處理SOC及應用”項目,近日被列入2012年成都高新區重點科技創新計劃項目。
公司創建兩年不到,已申請30項發明專利。“我們的目標是每年申請至少10項以上。”朱樟明稱,公司去年的銷售額已達4000萬元。“我們希望能在2014年左右,產值過億,積攢實力,有可能的話,向資本市場進軍。”
·創業觀察
學術“親吻”產業1+1>2
“知識就是力量”,著名哲學家培根的這句名言流傳世界。當今時代,這句話不僅沒有過時,反而在不斷被印證。朱樟明不愧是以知識創造財富的代表。不僅僅自己成為教授“富翁”,還推動了公司的發展,學術的創新。
高校、企業肩負著各自的社會使命。高校里匯聚了最前沿的技術創新理念,有著最豐富的科研成果和最集中的科研人才。然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大多以專利、想法或者方案的形式存在于實驗室,人才囿于校園圍墻之內。而在商潮中破浪航行的企業往往苦于缺乏創新動力。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技術投入為4%~8%,整體創新能力不高,難于參與國際競爭。
如何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如何推動學術轉化為產業力量?這些成為政府、高校、企業共同面對的一項課題。高新區博士創業園便是這項課題下的探索實踐,聚集高層次科研人才,為他們提供創業支持,幫扶他們將科研成果“孵化”出產業價值。而同時,產業實踐也為教授、博士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
當學術“親吻”產業后,1加1便大于了2。
◎他兩度被“破格”提拔,31歲時晉升教授
◎從西安來成都創業,也曾遇挫,研發產品積壓庫房,百萬元投入交了“學費”
◎“教授”名片上再添“總經理”,角色轉換成難題
◎創業兩年已申請30項發明專利,“基于物聯網的傳感器節點信號處理SOC及應用”項目列入2012年高新區重點科技創新計劃項目
推薦閱讀
“上海金融谷項目第一期投資額達到31.1億元,全面投產將有超過100億元的產值。”深圳聯合金融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廣昶指著上海市嘉定工業區城北路一塊空地說道。3-5年后,上海金融谷的兩大功能區金融綜合服務核心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教授變身老總 兩年申報30項發明專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3/79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