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排隊,要排到什么時候?”一位PE投資人表示,在全球資本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第二季度中國企業首次公開募股(IPO)數量及規模持續低位徘徊,A股持續低迷以及龐大的候選數量形成的發行障礙讓他不得不另選出路。
目前,香港市場是個不錯的選擇。7月,共有31家中國企業實現IPO,其中就有10家都選擇了香港主板,其數量超過上交所、深交所,成為7月IPO個數最多的市場,同時融資規模也占到整體的四成。
不過上述投資人也表示,相對于內陸和美國市場,香港市場的對價并不會高,PE推動赴港上市也實有苦衷。
負盈利退出
根據清科數據統計,2012年7月共有31家中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完成IPO,合計融資約37.25億美元,平均每家企業融資1.20億美元。環比價量齊升,其中上市數量環比上升14.8%,融資金額環比上升38.3%;同比也大致回到2011年水平。
不過,回升的并不包括VC/PE的獲利。31家中國企業中,共有14家企業獲24家VC/PE支持,合計創造29筆IPO退出,平均賬面回報倍數僅為3.24倍,相比于6月份5.99倍的平均賬面回報倍數已經跌去一半。
其中,風光正勁的海外市場,共有4家企業獲得機構的支持,共創造7筆IPO退出,平均賬面回報僅為1.10倍。“香港市場整體估值都會比內陸低,但是節奏會更好。”6月剛剛推動協眾國際上市的鼎輝投資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據投中數據統計,上半年僅有6家具有VC/PE背景的企業在港交所上市,實現10筆退出,平均賬面回報率跌至-0.1倍。其中,6月18日,協眾國際的流血上市就很是悲壯——這家生產及銷售汽車空調系統以及不同種類的汽車空調部件的公司,給鼎暉及中信資本帶來的是-0.29倍、-0.30倍的賬面退出回報。
同樣虧錢的還有九鼎投資。4月27日,中盛資源赴港上市,這也是九鼎投資首次試水港股退出,不過成績并不好看,九鼎獲得-0.22倍賬面退出回報,虧損近300萬美元。
這種虧錢上市大多是基金默認的,至少他們并沒有啟動手中對股價的否決權。據了解,融資時基金大多會約定一個對發行股價的否決權,以保證基金不會因為IPO虧錢。不過這樣的要求已經日漸式微——之前可能發行價不得低于入股價的2倍,這一比例已經慢慢降到150%、120%、甚至與入股價持平。“機構得失要從全局出發。能夠獲得渠道退出都不算失敗。”上述鼎輝投資人士解釋,暫時的虧錢并不一定真虧,如果對企業價值認同機構完全可以持有其股票直到股價回升。
投資分化
上述人士透露,業內不乏機構因為港股發行估價太低,而選擇暫緩上市再融資的。7月9日,神州租車正式對外界宣布,其獲得了來自美國華平投資集團的2億美元私募股權投資,華平給出的估值也高于神州租車擬IPO時華爾街給出的估值水平。
另外一些PE開始利用一、二級市場倒掛賺錢。
因為香港市場的股票目前發行價較低,而且破發現象嚴重,機構對于當日申購新股的熱情不高,為了保證股票能順利發行,在公募之前公司大多會引進一些機構投資者認購。這樣的投資者被稱為“基石投資者”,他們會按IPO發行價格購買預先約定數量的股票,并接受6-12個月的鎖定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來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大多都有基石投資者買掉1/3到一半的發行額。
此前,基石投資者以銀行、保險公司、對沖基金、主權財富基金、養老金、大型企業集團以及知名富豪或其所屬企業為主。而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PE成為基石投資者的新生力量。據投中集團數據顯示,今年PE在港股IPO基石投資者中的出資占比已達25.4%,創下歷年新高,其中包括外資PE、具有產業背景的PE、銀行系PE以及主權財富基金等。
以7月赴港成功上市的伊泰股份為例,發行總規模8.98億美元,其中7家基石投資者認購高達四成。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員分析師李玲認為,這種現象與整個PE行業競爭日益激烈,PE機構努力尋求多元化的投資和退出渠道密切相關。
目前,A股IPO熱度也降至低點。數據統計,7月IPO審核通過率僅為72.41%,遠低于今年來整體過會率79.19%,另外A股市盈率卻在進一步下降。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4日凌晨消息,美國股市周五午盤繼續攀升,本周美股轉漲。美國7月非農就業增加16.3萬遠好于預期,ISM制造業數據也好于預期,提振了市場情緒。中國概念股多數上漲,5支股票漲幅超5%,藝龍逆市大跌近7%。 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赴港上市 PE機構多半虧錢退出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4/7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