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您最近說看到兩個很不錯項目,都有天使投資,找創新工場投A輪,創新工場也樂于考慮,但天使居然占75%股份,而且不肯讓出,這樣的例子多嗎?
李開復:不普遍,個別案例。過去三年有不少天使投資人出來投不同項目,我們的投資不是局限于早期投資,創業者拿了投資天使的錢做了一年二年,來我們這找下一個融資,還是非常歡迎的,我們也會發現有若干的案例,投資意向也比較強。但是發現有一些天使占太高份額,這個就會導致我在微博上提到的幾個現象。
一是創始人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足夠份額推動項目;二是創始人失去主人翁意識;三是太早剝奪創始人對公司控制權力;四是天使控股的架構很難吸引頂級VC。所以碰到這樣的項目,我們沒有辦法參與,除非天使投資人愿意調整或出售股份。但是既然如此,何必當初呢?不如投資時就讓創業者做他公司的主人。
騰訊科技:我還是想追問一下創新工場早期項目,你們自己定了方向,找了創業者做,有投資人認為,這種模式在中國這種商業模式下,長得越大越危險,中國互聯網江湖是一種叢林原則。當你小的時候,你是在花圃里面長大,當長得比較大時,放在叢林里去,可能就難以經得住刀光劍影的江湖,您怎樣看待這樣觀點?
李開復:我有兩個回答。第一:創新工場最初幾個項目現在都長得很好,讓事實說話。今天的友盟、豌豆莢、點心、應用匯、布丁……有目共睹,都算是業界領跑者。第二:我們早在兩年前就已經拋棄這個模式了,所以還是談談別的問題吧。
騰訊科技:那抽象一點談,創業者應該去找能提供很多服務的投資者?還是只要找金主拿錢,其他自己去闖?創新工場更認可那一種模式?
李開復:這在業界的確有爭議。有人認為:“創業就是野蠻生長。高服務的環境,也許能夠把你扶到一定程度,但是如果離開溫室后,你進入到叢林里,那就必死無疑了。” 也有人認為:“創業競爭無比激烈,時間就是金錢。如果一切自己闖,走很多彎路彎路,浪費很多時間,很可能被別的公司超越。如果有專家可以幫助解決各種瑣碎問題,讓創業者專注創業,這才是成功之道。”
其實,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創新工場試著提供高質量服務,但是絕不是溫室。
創新工場提供全方位的創業服務,例如我們有50份簡歷的簡歷庫,我們有資深的法務財務專家,我們有用戶體驗師、架構師,產品專家,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建議,因為在他們的領域,也許他們比擬更有經驗。
但是這些服務并不意味著我們幫你一切都做,而是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讓你少走些彎路,一切的事情還是創業者在其中學習,自己主導。拿我們投資每一個創業者,絕對是創業者主導企業,他從開始就占有大股份,從第一天誰是老板就很清晰。
第二我們選創業者也肯定是選能夠野蠻生長的創業者,相對來說還是有經驗的多一些。絕大多數案例選擇的都是非常有經驗的創業者,平均年齡33歲左右,所以創業者肯定能經受住野蠻生長。初次創業者我們也投,但相對少一些。
第三我們每一個附加價值,都非常清晰,讓創業者少走彎路,教你怎么去做:我們有巨大的簡歷庫,帶你去校園招聘,我們有標準的法律框架……但絕不是說你什么都不要學,否則離開以后就會迷失。反而是在教他的過程中也讓他學會如何去做。創業更大挑戰是在前12個月太多分心的事情,讓你沒法專注產品、沒法快速把公司文化搭建起來。而我們的價值就是讓他們更專注。
假如創業者前12個月一半時間做非產品的事情,我們希望把這時間再省掉一半,讓你重回產品。最終是通過產品讓用戶說話、業績說話。我們幫你少走很多彎路,更快把產品做出來,同時也是幫你做一個更好的領導者,而不是讓你成為溫室的花朵。
可能外界對創新工場羨慕嫉妒恨
騰訊科技:之前網易CEO丁磊調侃您,說您沒有創業經驗,也有坊間傳聞說,一些投資人對創新工場有點輕視,說您不是個商人,在這方面不是太有商業知識,如果一味的陽春白雪會去做VC的炮灰,我不知道這種說話對不對,你怎么看外界對你的說法?
李開復:除了丁磊的話,我還真沒聽過。我覺得一切看成果說話吧。今天我覺得雖然我們還是個比較小、比較早的投資機構,但無論從我們選擇的創業者來說,還是我們投資的公司的發展速度,以及進入A輪的概率,包括那些最終與我們并肩投資的VC名單,整體都達到還是很不錯的成果。當然,從我們基金募集的速度和我們的投資者的質量來看,也都是對我們的認可。
如果說我們做得不好,為什么我們會有50萬份簡歷庫呢?如果說我們做的不好,為什么會有張磊、羅川、許朝軍、馬杰這些明星創業者?如果我們做的不好,為什么上海、北京都有本地機構、合作伙伴都愿意給我們各種幫助,讓我們有更好的環境呢?如果我們做的不好,為什么會有好的機構投資者讓我們能夠再次獲得融資?
當一個創業者把自己對未來的信任放在我的手上;當一個VC把真金白銀投在我們更早投的公司上;當一個機構投資者,更愿意讓我們為他賺錢;當工程師未來可以有很多道路選擇時,卻依然來我們這里尋找工作機會……這些事實都足夠證明我們工作在被認可。
回到你的問題:如果有誰有很棒的項目,拒絕了創新工場投資,卻拿了別人的投資,或者工程師說愿意去任何VC投的項目而不去創新工場的項目,這些才是我會在乎在意的事情。如果只是有些人對創新工場羨慕嫉妒恨,揣測我們的缺點,唱衰我們的前景,我們不會在意。我相信未來的成果會說明一切。
小公司被大公司收購也是可接受結局
騰訊科技:現在做得比較好的項目,像豌豆莢、應用匯,在所在領域,對手也在緊緊咬住。一些擁有更多資本,或者經營的玩家會不會對創新工場所投的這些項目進行絞殺?
李開復:這是整個中國創業面臨的挑戰,我覺得在中國確實不能因為一個項目拿到A輪融資,有了1000萬美金,就認為自己沒問題,未來很平穩。其實任何這樣一個公司對成功都不能夠確信。
每個創業公司在每個階段都應該戰戰兢兢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和大公司一方面有競爭一方面也可以有合作。小公司不必認為,在大公司面前一定沒有生存機會,我反而認為大公司也有不少短板。
大公司有過去的包袱,有更多的流程,沒有主人翁的動力,可能為很多事情分心,可能有內部斗爭,創業者走的方向雖然他也做,但可能不是他的主營業務,而且可能會因為你更專注,你的生命都捆綁在這里,讓你更加努力拼命的做,進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推薦閱讀
希捷公布了2012財年第四季度(截止到2012年6月29日)的初步財務結果。盡管硬盤出貨量再次創下新高,但因為價格隨著行業產能恢復而逐漸下滑,以及企業級產品的一個生產問題,希捷沒能達成預期的收入水平。 希捷CEO兼董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09/80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