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李開復表示創新工場要從“大孵化、小投資”模式,轉變為投資領跑發展方向。知名媒體人程苓峰則指出,“超級天使賺很多錢,且控制很多項目源。創新工場從孵化器入手,擠進超級天使俱樂部,是順勢做VC,接盤自己的好項目”。
口碑網創始人李治國認為,早期創新工場能很快把握大勢,做出像豌豆莢、應用匯這樣的產品,隨著互聯網巨頭涌入,創新工場喪失先發優勢,如再堅持內部孵化項目,不僅見效慢,甚至很可能成為有背景互聯網公司的炮灰。不如尋找外部優秀人才,早期進行投資回報快。
朱波認為,創新工場轉型屬于必然,孵化器模式需要動員的資金很少,但創新工場已成功進行三輪募資,具有巨量資金,最近一次是1.5億美元,有將錢花出去的壓力。如果只是孵化項目,這需要孵化多少項目才能將這筆錢花費出去。相反,涉足有前景的早期項目不僅可以很快建成效,還能很快將錢花費出去。
朱波指出,與創新工場相比,國內更多創業孵化器還停留在口號上,僅僅是掛一個大牌子,吸引企業入駐后,直接做起二房東,向企業收取稅收和資金階段。朱波坦言,現在中國做孵化器是一陣風,并沒有意識到這是產業鏈的最底層,沒有經驗根本做不成。
飽受詬病的“二房東”:不能停留在僅僅收租金
李開復給騰訊科技畫出的孵化器項目(圖片來自虎嗅網)
為將孵化器模式介紹清楚,李開復在自己的辦公室黑板上親自給騰訊科技畫了一幅孵化器國內外對比表。李開復認為,一個成熟的孵化器模式,不是簡單的場地提供,還需要同時配備很多要素:包括有經驗的人、專業培訓、招募優秀人才、對孵化企業進行前期文化和架構建設,對趨勢前沿有好的把控、資本的對接,做到這些才能真正降低創業失敗概率。
“很多孵化器僅僅是當房地產來運行,價值有限。我們現在都避免用孵化器這個詞。我們所做的是創始投資機構的概念,和風險投資也不同。創新工場在創業者創業第一天,就投資企業,并且給它巨大附加價值,創業者能用更短時間做出產品,降低失敗概率。”
李開復說,對于孵化器項目來說,對趨勢判斷、產品建議、用戶獲取、技術優化、迭代過程都需要專家。如果只找一批對金融運作、法務、財務、房地產人來提供服務,很難覆蓋到每個領域,這是傳統孵化器挑戰。“是招聘一些退休的或普通的或剛畢業人,招聘負責人曾經在大公司做HR、VP還是獵頭領域頂尖的人,是剛畢業的小女孩打電話,還是退休的老公務員與企業聯系,這都很關鍵,直接關系到最后創業者項目是否能成功。”
此外,能否給創業者指出創業的盲點也很重要。比如經常與創業者碰撞,給創業者指明創業方向,分析哪些行業成長最快,如創業者想做汽車網站、健康網站,能清晰向創業者指出哪些領域已飽和,不如做其他方面,哪些領域值得參考,而不是僅僅掛個大牌子,做個二房東。
當然,李開復并沒有否認傳統孵化器模式價值,稱創業者能進入到孵化器模式也不錯。如果說一個創業者有千份之一成功概率,進入某個孵化器變成千分之一點一,也是成功。創新工場要做的就是專注自己擅長的領域,幫助創業者將成功概念從10%做到30%、40%甚至50%。
在李開復看來,互聯網江湖殘酷,肯定會有很多從孵化器出來的企業最終被大企業絞殺,但相對來說,大公司有過去的包袱,有更多流程,沒有自己是公司主人翁的動力,可能為很多事情分心,可能有內部斗爭。相反,創業者生命都捆綁企業,可以更努力拼命做事情,也有很大成功幾率,如果創業公司被大公司收購也為未嘗不是一個可接受的結局。
朱波說,孵化器模式要想成功,一個必須考慮的就是孵化企業畢業前,幫助創業者將人力資源、市場、技術研發、稅務等各方面人才配齊,否則,一旦脫離溫室環境,創業者將面臨很多復雜環境,在大型公司的絞殺下,反而是越做大越危險,失敗概率大幅提升。
李治國則認為,國內創業孵化器應該更多在資本對接方面下功夫,也希望國內能形成很成熟的退出機制。當前孵化器模式能夠做得成功比較少,這在于國內并沒有像國外那么成熟的退出機制,大公司寧愿山寨一款產品,也不愿意斥資收購,這就扼殺了創業者。隨著未來平臺走向開放,創業者深入細分領域運營,這一局面或許會有所改觀。
“如果一直缺少退出機制,那將是社會未來10年的悲哀”。李治國希望政府主導的孵化器少一點稅收方面的考慮,多在配套設施方面扶持。畢竟雖然這些孵化器給創業者很多補貼和扶持,但由于多數在郊區,創業者將意識到從孵化器中獲得收益抵消不了成本增加。
對孵化器模式看淡的俞永福說,在中國創業孵化器模式要更土鱉一點,更注重草根,而不是僅僅依靠工程師和研發人員。具體談及創新工場時,俞永福說,“不管怎么樣,創新工場還是培養了市場,至少他的工程師團隊你還能挖一挖。畢竟因為李開復的原因,創新工場的項目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和對外資企業有向往的人。”
推薦閱讀
李開復和創新工場09年將創業孵化器概念帶入大眾視野,讓原來帶有神秘色彩的天使投資接地氣,短短幾年間,國內披著創業孵化器外衣的投資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不過,在成功孵化豌豆莢等項目后,創新工場已不再提內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孵化器模式在華遇困 創新工場兩年前已轉型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4/20120817/81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