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當今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技術日益成為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許多國家都把技術引進作為提高本國科技水平,加快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已成為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內容。通過技術引進,我國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完善了工業結構,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其成就是顯著的。但由于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企業在技術引進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處于技術的"瓶頸"制約階段。其主要表現及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引進重硬件、輕軟件
在技術引進中,成套設備等硬件的比例遠遠超過技術許可,專利(www.k8008.com),顧問咨詢,技術服務等軟件比例,造成軟硬搭配不協調。這種引進結構雖然短期內可以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但不利于我國科技進步的發展,實質上這種技術引進只是購買了具有一定限度的生產力,而并未充分得到與所付出的巨大代價相平衡的真正屬于自己的技術。
2,技術引進存在盲目性,重復性,消化吸收不力
由于受信息不對稱,統一協調引進機制不健全的影響,我國企業在引進技術時缺少總體規劃,忽視了彼此間的相互協調與合作,往往造成同類技術同時出現在幾家企業中,造成財源的重復浪費,在引進技術中,由于重"引進"而輕"消化",一些技術的引進只停留在使用上,未能引發出技術水平的自我提高,從而不能有效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
3.技術引進總體水平偏低,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偏少
受國內經濟增長方式和產業結構及發展水平的制約,特別是發達國家的技術出口限制,我國引進的技術與國際先進技術水平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有數據顯示:跨國公司向中國轉移的絕大部分技術屬于二流的, 近年來,跨國公司雖然加大了在華研發投入,在華設立了多個研發中心,但只是使用物美價廉的中國人才,而知識產權仍然歸外方所有。雖然產品研發行為是在中國發生,但是產生的經濟效益卻不在中國。所謂"市場換技術"只是集中在中低水平上,尤其在一些特殊領域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裝備方面,發達國家仍對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實行封鎖。
4.企業技術引進缺乏資金
引進技術需要巨額資金,而我國的引進經費遠遠不足,甚至一些有名的大企業也很難籌措。企業未能有足夠的資金進行技術引進,并且未能把政策導向所帶來的資金真正用于技術引進和技術開發。這個問題極大地抑制了企業日常生產中獲取軟件技術的能力,成了引進高新技術的障礙。
當前,技術引進已成為世界各國參與分享世界科技資源,爭奪全球科技經濟制高點的一種普遍采用的手段。中國企業在技術引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同時也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面對諸多問題,國家和企業有必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提高技術引進的水平,加強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加強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促進新技術開發,提高產品(http://product.k8008.com/)的技術含量。
推薦閱讀
從法律角度上講,失效專利已經失去法律的保護;但從技術和市場價值的角度上講,其中一些失效專利隨著技術的進步而被自然淘汰,但仍然有相當一部分的失效專利還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因此,失效專利是一種資本,是一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企業技術引進存在的缺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207/2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