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部在去年12月21日前后采用了不同的強制性標準。之前是執行《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GB9684-1988),之后則執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不銹鋼制品》(GB9684-2011),這兩項都是國家強制標準。蘇泊爾在這兩個時期生產的產品都分別符合相應標準,不存在錳含量超標的情況。
錳過量、錳中毒、與飲食有關系嗎?
錳過量主要出現在特殊的行業和職業中,例如長期從事錳的開采、冶煉和加工以及電焊的產業工人,而且攝入的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胃腸道對錳的吸收率非常低,僅為1-5%,目前還未在臨床上發現過普通居民因飲食攝入錳引起不良反應的病例,也未見因使用不銹鋼制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
正是由于飲食不會造成錳過量、錳中毒,因此,我國沒有對錳析出量制定相關標準。包括歐盟、美國、日本在內的絕大多數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未對錳的析出量做出規定。
淺談“錳”與“人”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介紹稱,錳(Manganese)作為一種常見金屬元素,是地殼中含量排第三位的金屬,廣泛存在于自然界,大多數食物和飲水中都含有錳,其毒性遠低于鉛、砷、鎘、汞、鉻、鎳等,且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謝調節、蛋白質和能量代謝及其他一些生理功能中發揮重要作用。
淺析:錳中毒≠帕金森
錳過量導致的慢性錳中毒的病程后期會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綜合征的癥狀,但與帕金森氏綜合征相比,錳中毒有自己的特點:震顫通常是運動性震顫,而不是帕金森氏綜合征典型的靜止性震顫。而這些錳中毒病癥,只有在長期、大量暴露的職業人群才會出現,而且這個暴露量遠遠超過膳食可能攝入的量。
深入剖析:錳——符合標準的不銹鋼材質都安全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介紹稱,符合我國相關國家標準的不銹鋼制品,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損害,至今未發現由于使用不銹鋼制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
材質沒有問題,針對部分業內人士擔心“錳析出”,對此,中南大學材料學院專家丁榮輝也表示,“錳在不銹鋼材質中以致密的組織存在,很難析出。”
蘇泊爾在之前致消費者的公開信中也明確表達:對于錳析出問題,由于我國沒有對錳析出量制定相關標準,在發達國家中僅有意大利有相關標準可供參考。而早在2011年10月24日蘇泊爾就委托德國TUV上海實驗室參照意大利的國家標準進行檢測,所有被檢產品的錳析出量均在0.05毫克/公斤左右,低于意大利相關標準中允許的限值。蘇泊爾稱這一數值僅相當于《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GB8537-2008)中礦泉水錳含量允許值的1/8。
近日,國內“炊具一哥”蘇泊爾莫名其妙地背上“錳超標引發似于帕金森綜合癥”的黑鍋,不僅遭遇來自社會公眾對其品牌信譽和不銹鋼炊具的質疑,還在社會上掀起了一場不小的“錳超標恐慌”潮。
今天,針對這一談“錳”色變的恐慌潮,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發布關于“錳與健康的相關知識”的介紹,還“錳”公道。介紹稱,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攝入的途徑主要是經呼吸道,胃腸道對錳的吸收率非常低,僅為1-5%,目前還未在臨床上發現過普通居民因飲食攝入錳引起錳中毒的案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食品安全技術機構,發布這一介紹,無疑消除了公眾談“錳”色變的恐慌。
推薦閱讀
伴隨著天宮一號的發射倒計時,安徽航信2012年新春聯歡會于元月7日下午14時拉開帷幕。我們永遠相互信賴,攜手走過2011年;我們一直相互幫助,扶持度過2011年;我們一直合作無間,同舟共濟度過2011年;我們一直心懷對家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正確認識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222/3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