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0日,鞍鋼重型機械有限責任公司鑄鋼廠發生重大噴爆事故,溫度超過1000℃的鋼水從砂型模里噴濺出來,當場致13人死亡、17人受傷,其中6人嚴重燒傷,爆炸現場極為慘烈。
事故發生后,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于探究事故是怎樣發生的,主要責任在誰,最終的結論不外乎"由于生產流程不規范、操作失誤、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導致事故發生"。
管理環節不到位確實是問題的一個方面,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問題--傷亡工人的勞動保護是否到位?
我們不清楚現場操作工人到底穿著何種工作服,只知道"在重傷者中,兩人燒傷程度達到100%,其余四人燒傷也都在65%以上"。一位工友在逃生時,"背上的衣服已經被燒光......"
據國內最大的芳綸生產企業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專家分析,"現場工人的工作服防護標準不高,沒有阻燃性,災害降臨時未能起到應有的保護作用,否則燒傷程度不至于如此之高。"
鑄造屬于高溫、高輻射作業,危險性很大,勞動保護非常重要。在國家《勞動保護用品配備標準》中,明確規定鑄造、熔煉工的工作服必須是阻燃的。而所謂阻燃防護服,按照國家標準GB-T12903-2008《個人防護裝備術語》的定義,是指在接觸火焰及熾熱物體后能阻止本身被點燃、有焰燃燒和陰燃的防護服。
據了解,阻燃防護服一般有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使用本質阻燃纖維加工的阻燃防護服。以間位芳綸為代表的本質阻燃纖維因自身特殊的化學結構而具備天然的阻燃性,在空氣中難以燃燒,火源移開后馬上自行熄滅,而且燃燒部分迅速炭化形成絕熱保護層,而不產生熔融、滴落或穿洞,可以有效減少或避免燒傷燙傷。芳綸防護服是目前阻燃性能最好的防護服,在發達國家的軍警、消防、冶金、石油、汽車等已經普遍采用。
第二類是使用阻燃滌綸等改性纖維加工的阻燃防護服。改性阻燃化纖是在普通易燃化纖中加入反應型阻燃劑,從而獲得一定的阻燃性。但這類纖維并不穩定,在一定溫度下仍會燃燒,并產生熔滴和大量有毒黑煙,容易致人燙傷或毒斃。
第三類是對傳統布料進行阻燃后處理的阻燃防護服。就是將純棉、滌綸等布料用阻燃劑浸泡或噴涂,達到暫時性的阻燃效果。雖然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但這類服裝普遍存在手感粗硬、強力降低、阻燃性不耐水洗等缺陷。特別是應用最廣的含鹵阻燃材料,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煙霧、有毒氣體和致癌物質,人往往是因吸入有害物質而窒息死亡,因此正在被逐步淘汰。
隱患和積弊往往在重災之后方能顯露。高性能的阻燃工作服,是保障危險崗位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基本條件,因為價格的原因,在我國大多數易燃易爆、高溫危險崗位上得不到滿足,從事危險工作的勞動者配發的基本都是棉、滌類普通工作服,至多是后處理的阻燃棉服裝,一旦遇到火災,非但不能提高有效的阻燃防護,還往往會引火燒身,造成更大的傷害。
據悉,此次鞍鋼噴爆事故每位死亡者至少獲賠60萬元。
相對于十幾元、幾十元一套的普通工裝而言,幾百元一套的芳綸阻燃防護服顯得那么昂貴,而相對于60萬元的死亡賠償,幾百元一套的芳綸阻燃防護服又著實顯得不那么昂貴。高效的阻燃防護服裝不能阻止災難的發生,但可以避免或減輕勞動者的燒傷燙傷。
鋼鐵、鑄造行業屬于高危行業,由于防護措施不當而引發的火災屢屢發生,鞍鋼噴爆事故又給國人一個血的教訓。希望相關部門認真反省一下自己的安全防護措施,切實貫徹安全意識,抓好生產管理的同時,在防護措施上適當增加投入,切實改善安全生產和勞動保護狀況,將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讓體面的勞動、有尊嚴的生活早日變成現實。
關鍵字:鞍鋼噴爆,阻燃防護服,間位芳綸,煙臺泰和新材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則各有各的不幸。對于企業來說,亦是如此。幸福企業的員工會有什么共同點?而這又會給幸福企業的創建帶來怎樣的現實啟示? 一、海底撈VS星巴克誰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鞍鋼噴爆看勞動防護的重要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229/35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