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賓的竹竿舞、泰國的美食、新加坡的特色服飾......4月29日,廈門將向世人呈現濃郁南洋風情下的歷史風貌與當代變革--第三屆南洋文化節。南洋國家近年在國際市場的發力(如菲律賓成為新興市場),也使得這一屆的南洋文化節充滿商機。各外國使節們將蒞臨現場,推介本國的文化。而著名藝人、已是馬來西亞拿汀的胡靜更是攜"重器"而來,據了解,她將在文化節的川和專場上,發布一種新式的茶風尚,業界紛紛揣測,胡靜與川和能掀起品茶的第五次變革嗎?
第三屆南洋文化節:著名影星胡靜將與川和茶葉,聯袂推出一種新的茶風尚
近代南洋:與閩南文化、商業的雙向融合
鴉片戰爭以后,閩南人為謀出路,遠赴南洋各地。他們把閩南文化帶到僑居地,影響了當地文化。同時,南洋文化也由他們帶回故鄉,影響了閩南文化。一種融文化、商業的雙向互動便在兩地間頻繁深入起來。以語言為例,如在菲律賓的國語他加祿語中,許多蔬菜的名稱都是閩南語的拼音。據統計,馬來語中至少有511個漢語借詞,其中閩南方言借詞達456個,占比89.5%。
在這樣的互動融合中,茶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以新加坡為例,新加坡開埠不到兩百年,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茶喝。在福建人下南洋謀生時,胼手胝足,在工地、在路邊排檔,在苦力間里,就取茶解渴。到今天,喝茶早已是新加坡華人生活的一部分(新加坡華人占到總人數的76%)。他們開始講究喝好茶,追求優雅生活方式。
因而,此次第三屆南洋文化節中,茶是重頭戲之一。遠嫁馬來西亞的著名影星胡靜將與川和,聯袂推出一種新的茶風尚。
胡靜與川和:能掀起品茶的第五次變革嗎?
胡靜:闊別一年,攜"重器"而來
一年以前,已成為"辣媽"的胡靜重返內地影視壇,拍電視劇、拍電影、發書、奔走于慈善事業,忙得不亦樂乎。并在5月份簽約川和為形象代言人,適時推出兩款以"靜"命名的川和茶,引起業界轟動。從此,影迷們都知道這個"古裝劇公主"喜歡喝茶,對茶有深刻的品味與理解,與茶有著很深的淵源。
馬來西亞也有著很濃厚的喝茶氛圍。風靡全馬的"肉骨茶"據說就是華人發明的。胡靜的老公是大馬拿督,休閑的時候,一家人都喜歡去喝茶。
只不過,忙于演藝與慈善的胡靜,越來越覺得自己是沒有多少空閑時間能夠閑情逸致地坐下來品一品茶。
有沒有一種新的方式,能夠保持傳統意蘊的同時,簡約而又韻味十足地品品茶?有沒有一種方式,不因地方的約束,不因繁瑣器具的制約,隨時隨地的享受到茶給我們帶來的芬芳與寧靜?有沒有一種方式,在忙于為生活、為理想而奮斗的時候,讓心靈有一隅愜意的空間?
這正是胡靜闊別一年之后,重回廈門,帶給人們的答案。
川和:求解、引領傳統茶道下的新風尚
縱觀中國茶道的品飲方式,經歷了四次變革。最早的是煮茶法。唐以前是生葉直接放進鍋里煮,也就是"茗粥"。茶圣陸羽之后,開始采用煎茶的方法,是將餅茶碾成粉末,一邊燒水,等到水初沸時投入茶末,沸騰時再喝。宋朝的時候,出現點茶法,同樣是將茶碾成粉末,所不同的是,它是將茶放在盞中,以沸水點沖。
明代以后,朱元璋罷貢團餅茶,散茶開始盛行起來,于是,一種與散茶相適應的新式泡茶法應運而生,這個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泡茶法發展到今天,逐漸成了一套有著繁瑣程式的茶藝。以烏龍茶藝為例,原有36道之多,后經簡化為十道或八道。器具一套也達十幾組之多。雖然這套茶藝是傳統而經典的,但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的豐富與個性化,對于茶藝,也呼喚更加多元的品飲方式。
川和茶業經過短短的三四年發展,由于其雄厚的硬件基礎,已經脫略成長為一家具有深厚傳統又長于創新的品牌茶企。
川和源于傳統,并在傳統中求突破。川和試圖通過對品飲方式的創新,倡導一種新式的茶風尚理念,提倡新的茶生活。它既創造一種新的中國茶道,又表明了一種獨立的生活態度。
就像iPhone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川和茶正在改變著茶生活
當一整套品飲程序融于一個簡約的茶具中,或者當袋泡茶不再是茶粉而是原葉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變,如同iPhone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一樣,它正在融進我們的行為方式里,由工具改變本體。
4月29日的川和茶道新風尚全球首發會,各南洋國家使節也將親臨川和現場,與胡靜一道,共同開啟新的茶風尚,宣告一種新的茶生活的誕生。
業界人士認為,這次的首發式,或者可稱為茶葉品飲歷史上的第五次變革。
關鍵字:藝人胡靜,川和茶葉,第三屆南洋文化節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2012年4月10日,盧俊卿幸福企業(哈爾濱)報告會在哈爾濱香格里拉大酒店成功舉辦。受到來自黑龍江及周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胡靜與川和:能掀起品茶的第五次變革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411/49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