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廈門將向世人呈現濃郁南洋風情下的歷史風貌與當代變革--第三屆南洋文化節。南洋文化節是閩南與南洋各地文化交流的盛事。川和在文化節上,將發布一種新式的茶風尚,引起了南洋各國使節們的紛紛關注,活動當天他們將蒞臨現場,和胡靜一起推介和交流茶文化。
南洋使節們的茶情結
鴉片戰爭以后,閩南人為謀出路,遠赴南洋各地。他們把閩南文化帶到僑居地,影響了當地文化。同時,南洋文化也由他們帶回故鄉,影響了閩南文化。以宗教為例,媽祖信仰起源于在閩南并在閩南盛行,而在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密集地分布著媽祖廟,菲律賓等地的宗教信仰中也經常出現媽祖的形象。
不僅是宗教,茶與南洋人的生活也息息相關。在坊間、在礦上、在院落,茶伴隨著下南洋的華僑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所以老一輩茶人,喝茶的同時也緬懷紀念先賢的恩德,回想茶背后的故事和前人種下的樹。
此次南洋文化節,各國使節及曾下南洋的華僑們慕名前來,一種"家"的親近感和落葉歸根的情懷將他們聚集在一起,對閩南茶文化的深深眷戀使得在看到川和茶業這樣極富閩南特色的文化代表時,仿佛見到了親人般親切和妥帖。有使節說,南洋國家有很深厚的茶文化底蘊,政府很重視本國的茶產業發展,所以我們非常關注中國的茶業。川和能引起我們的注目,一方面是因為川和近幾年在茶行業上的異軍突起,另一方面,川和這次提出的理念,通過品飲方式的革新來倡導新派茶風尚,這種方向某種程度上契合了我們在茶業發展上的需求,我們認為,這將掀起一股新的品飲潮流。
胡靜與大多數現代人的"煩惱"
2011年4月,川和茶業簽約著名影星胡靜,已成為馬來西亞媳婦、并晉身為"辣媽"的胡靜,身上不僅有"茶風古韻"的古典氣質,而且代表了年青一代獨立進取的先鋒精神。胡靜是愛茶之人,去年她興致勃勃地學習了很多茶藝知識,可煩惱也隨之而來:泡茶的過程雖然很享受,可由于工作忙碌很少有時間去靜靜地品茗。是否可以簡化繁瑣的泡茶程序,獲得同樣的飲茶體驗?
大多數現代愛茶人都有這樣的困擾。
傳統的便利泡多采用粉葉裝置,泡后不僅茶香削弱不少,而且茶末沉底,不僅影響視覺美感,而且難以形成品茶的"形神味"體驗。是否可以既能夠隨時隨地便利沖泡茶葉,又能夠獲得原味茶香和體驗?矛盾似乎很難解決,但是川和做到了。
首先,川和的便利泡采用原葉裝置,每一葉都是選用上乘鐵觀音,從原料上保證茶香,徹底解決了茶粉沉底的弊端。其次,川和在行業創造性地發明了可以隨時隨地泡茶的"新器"--便攜式茶組,茶組由泡杯和品茗杯組成一體,采用概念化設計,極富人文關懷。
盡管在具體泡茶程序上,東南亞國家人民與閩南人不盡相同,但對茶的喜愛,對茶文化的鐘情,這一直都是閩南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的共同之處。所以,川和在新型便利泡上的創舉,契合了愛茶人的愛茶心理,也難怪川和受到南洋大使們和華僑華人如此的追捧。
川和茶業肖翠英總經理說,多年來,我們為了能夠給愛茶的茶友們提供一種更契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的茶道,我們從品飲方式、茶葉形態上進行了艱苦的探索。這次我們舉行茶道新風尚全球首發會,就是探索成果的一次展示。
業內人士認為,川和為未來茶業發展方向提供了一種可能:從傳統茶業中尋求更多的發展方向,從傳統茶道與現代生活中尋找到一個契合點,讓茶業有更多的方向。
究竟,4月29日,胡靜與川和能帶給我們茶友們怎樣的變革?
關鍵字:川和茶業,川和,胡靜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近日,全球最大女性文學基地晉江文學城,對外公布其2011年版權發展成績:女性文學圖書市場占有率超80%、大陸地區出版圖書近千本、新開展的臺灣繁體書出版近200本、他國翻譯出版實現數十本的開局、簽約影視改編作品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南洋各國使節為何紛紛關注川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417/5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