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衛清
2012年3月31日,"首屆中國產業輿情高峰論壇暨2011年度行業輿情年報發布會"在人民網舉辦。2012年04月05日16:43,人民網輿情頻道發布了相關新聞稿,稱陳光標獲2011年度"企業家最佳口碑獎",同時文中寫到"而同樣在慈善事業領域,中非希望工程主席盧俊卿因為'盧美美事件'招致輿論危機,從而上榜2011年中國企業家網絡聲譽損譽度排行榜榜首。"
在不到10分鐘后(16:52) ,出現了第一家轉載該新聞的網站,其他內容沒有發生變化,但針對盧俊卿的描述卻變成了"而同樣在慈善事業領域,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兼秘書長盧俊卿因為'盧美美事件'這一慈善丑聞招致輿論危機,從而上榜2011年中國企業家網絡聲譽損傷度排行榜榜首。"在這篇轉發的新聞稿中,有人刻意加上了"這一慈善丑聞"的惡意定調,甚至連盧俊卿的身份也被錯誤改成"中非希望工程執行主席兼秘書長",并操作"出口轉內銷",在人民網社會頻道(域名為society.people.com.cn)于04月06日10:13轉載了這篇被篡改后的報道。在第二天的轉載中,有幾十家網站都使用了這一說法,被人惡意篡改的內容,在后續的新聞傳播中已經發生了"蝴蝶效應",給盧俊卿的聲譽造成進一步的損毀。
筆者不禁要問,本來公正客觀的人民網輿情監測報告,何以被人惡意利用來抹黑盧俊卿?特別是聯想到自中非希望工程輿論風波時間以來一連串奇怪的造謠傳謠事件,不得不令人深思。
2011年10月份,一則《盧美美等社團斂財亂象引高層重視,將嚴厲整治》新聞廣泛傳播,內容卻是源自于《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對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相關負責人的采訪,里面傳達的信息是:肯定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但由于對社會組織監管的缺失,社團組織有非法斂財現象出現,今后將從五個方面持續加強社會組織的建設與管理。任何官方回應中,沒有針對"盧美美"和世界杰出華商協會,原《瞭望》的新聞標題中也沒有"盧美美"字樣,但在經過對標題和內容進行篡改后,開始在各大網站,甚至是門戶網站的首頁進行傳播,和這次人民網輿情新聞被篡改事件一樣,改裝后的標題存在著致命硬傷,"盧美美"如何是社團呢?這種不嚴謹又違反職業道德的網絡新聞稿,實際上是在造謠和傳謠。
在盧俊卿的其他報道中造謠和傳謠的情況不勝枚舉。這些網絡謠言普遍使用了"據傳、據說、有傳言、據網友爆料"等字眼,對一些未經考據,甚至是空穴來風的猜測和謠傳進行了大肆傳播,比如說"盧俊卿是靠制造假論文起家"、"盧俊卿是如何認識貴人"、"盧俊卿利用慈善斂財"、"盧俊卿收取中非希望工程10%管理費"、"盧俊卿截留慈善款,偷稅漏稅"、"盧俊卿非洲捐款是為了在非洲拉項目"。還有一招最狠,"要求女員工深夜造訪客戶下榻的酒店談業務"、"盧俊卿有情人",這也應了一句話"要想徹底地打倒誰,就要從男女關系上抹黑他"。更可笑的是,很多荒唐的內容竟然大量出現在大的新聞網站、門戶網站上,甚至是以標題的形式出現,比如標題為《揭秘"盧美美"開什么車?》、《郭美美VS盧美美,盤點富二代豪車大比拼》,點進去也沒發現盧美美開什么豪車,卻是賣車的軟廣告,無非是為了以悚人聽聞的方式吸引眼球。
"盧美美事件"一度成為一場媒體的狂歡,后來盧俊卿不得不來曬自己真金白銀捐款的證據,甚至是懸賞1000萬重金尋找"慈善斂財"的證據,結果輿論集體失聲,舉不出任何證據,孰是孰非不言自明。實際上所謂盧俊卿"慈善斂財"、"偽慈善"等偽命題不攻自破,真相大白了。但是抹黑造謠者不甘心就此罷休,比如一篇 《撕下"偽慈善"的畫皮, 讓真慈善成長》的文章,表面上是在批評中華儒商總會被疑詐捐事件,實際上卻是顛倒黑白,擺出正人君子的模樣惡意詆毀抹黑盧俊卿和世界杰出華商協會,把原來一度媒體的質疑和爭議惡意定調當作事實和結論,其目的就是要給盧俊卿貼上永遠撕不掉的"偽慈善"標簽。盧俊卿甚至氣憤的在自己的微博上說"要么拿出證據,要么閉嘴,既不拿證據又不閉嘴就是耍流氓"。
盧俊卿的輿論風波因中非希望工程而起,而對中非希望工程的腐敗質疑早已還原真相。青基會的涂猛秘書長證實了中非希望工程不存在腐敗,甚至是負腐敗:"盧俊卿和盧星宇自2010年12月30日至2011年3月16日,共向中國青基會捐贈1100萬元。勸募需要成本,而且不會低。盧俊卿所勸募的成本,既未從青基會中支付,更未動用中非希望工程捐款基金。"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說:"華商協會是接受青基會的委托去開展勸募活動,勸募資格沒有問題,所有善款都進入青基會帳戶了,華商會沒有從中沒有提任何的成本、回扣什么都沒有,財務上我們都看過了。"進入9月份,中國政法大學疑難案例研究中心的數位專家針對此事件進行了一項嚴格的法律鑒定,鑒定結果成文為一份《法律意見書》,意見書中認為"中非希望工程"符合我國慈善法規,并沒有違法行為。
現在,通過網絡制造謠言,詆毀對手,已經成為企業競爭的經常使用的手段,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某網絡公關公司負責人說"今天,中國的億萬網民中已經很少有人能逃走網絡輿論的操縱。"事實上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江湖,很多企業和企業家不得不經常反駁各種謠言和傳聞,或是對謠言報案,他們是面臨著一個惡劣的輿論環境,甚至是人人自危。馬季先生說過一則相聲:馬季家的雞下了一個蛋,被人說成了"馬季下了一個蛋",第二個人聽了后,就說"馬季下了一個鴨蛋,還是咸鴨蛋",第三個人聽了就說"馬季下了一個鵝蛋"。別人為什么會相信呢?"因為這年頭怪事多,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馬季是名人,能耐大,說不定真的就能下蛋呢?"這個笑話講的是以訛傳訛,實際上這個笑話詼諧地解讀了謠言的成因。在網絡時代,信息的傳播速度極快,三人成虎,一個謠言很快就會變成滿城風雨,造成很壞的社會影響,甚至是社會恐慌。試想如果聽任謠言滿天飛,必將使中國變成人人自危的謠言之國,后果不堪設想。
因此,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抵制網絡謠言。抵制網絡謠言,實際上就是捍衛自己的權利。
(錢衛清,中國人民大學跨國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長,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高級合伙人)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證券從業資格考試是證券行業的入門考試,一般著重考察考生對證券行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專業知識部分所占比例相對>>>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抵制網絡謠言,實際上就是捍衛自己的權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418/52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