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泡一壺茶、如何享受一杯好茶",茶藝以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內涵為底蘊,與文學、書法、繪畫、陶藝、插畫、音樂、園林等各個門類藝術緊密聯系,早已成為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一種修身養性的極佳生活方式,被諸如大馬拿汀胡靜這樣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人趨之若鶩。
器具的歷史變遷見證品飲方式的變化
茶具的發展與變化同時見證了茶和品飲方式的的變化,有怎樣的茶和品飲方式就有怎樣的茶具。如:唐代流行趙州窯的青瓷茶具,因為青瓷碗有利于襯托當時的茶湯湯色;宋代興斗茶,湯色尚白,故建州的黑釉盞成為了當時的首選;而元朝以散茶為主流,相應出現了有利于襯托茶綠色湯色的白瓷及素淡雅致的青花瓷。而閩南人喜歡烏龍茶,則宜使用功夫茶具,用紫砂壺沖泡,就頗有趣味。茶具的材質歷經數次演變,形成流傳至現代的多種茶具,如陶土茶具、瓷器茶具、金屬茶具、竹木茶具、玻璃茶具以及一些其他珍稀原料所制成的茶具。而瓷器和代表鐵觀音茶藝的紫砂茶具始終成為主導。
傳統茶藝,有古典的36道鐵觀音茶藝,后演變為18道,也有12道的。鐵觀音茶藝在我國茶藝中最具韻味,對茶葉的色、香、味、形很重視,無論是茶、水、具、境、泡、品每個環節都有更為嚴格、細致的要求,在沖泡、品飲過程中有一系列規范,沒有系統的學習和實踐是難以掌握的。僅就品嘗茶之芬芳而言,清代梁章鉅《歸田瑣記》中提到"泉州廈門人所講功夫茶"時指出茶之香味可分為香、清、甘、活四個等級。品茶至此,真是"茶翁之意不在茶,在于山水之間也。"它與人們的生理滿足全然無關,而是進入"超然物外"的境界,是精神世界里的高級享受。
川和揭秘新派茶風尚
但是,現代生活方式越來越多元化,一方面人們需要偏安一隅通過古典文化的侵潤來找回精神的自由,另一方面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使人們發現很少有時間靜下來去品一杯香茗。品茗成為"慢生活"的代名詞,這種茶藝的程式因時地、器具的制約而變得繁瑣。有沒有一種方式,將18道茶藝,濃縮成1道,使泡茶與品茶一體,一步到位?既簡約,又不失掉傳統茶藝中的儀式感所傳達出的文化韻味與精神境界?有沒有一種袋泡茶,既時尚便攜,又能保持茶葉的原汁原味?有沒有一種茶具的出現,繼瓷器和紫砂茶具后引領一種新的飲茶方式?
4.29日,川和與胡靜,給你答案!
新聞素材來源:中國新聞采編網
推薦閱讀
針對這種情況,省內資深課后輔導研究機構的吳老師向記者解釋到,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沒有錯,只是在中、高考這種對孩子人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看我川和十八道茶藝如何一步到位?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424/54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