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創新和日益普及之下,移動互聯正在改寫醫療行業應用歷史。
本刊記者李雅姿
醫療健康服務的產業鏈環節眾多,既有醫療健康的服務提供商,也有網絡提供商、設備供應商、軟件和平臺供應商,其中涉及多條產業鏈的供應商。并且醫療機構也會參與其中。”江蘇優加利健康管理公司CEO王陽說,“市場需要培育,需要大家探索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整個醫療健康服務的商業模式有待探索和完善。”
眼下,信息通信技術與醫療信息化的融合,有效促進了醫療衛生事業服務水平的提高,移動醫療是結合信息通信技術而生的新興戰略性產業,它適應了醫療服務需求的發展趨勢,推動了公共衛生服務與健康管理服務的創新與發展。
隨著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及其網絡的不斷延伸,移動醫療在應用方面也向前大大邁進。目前,移動醫療領域的關鍵應用主要集中在教育與通知、遠程數據采集、遠程監控、針對醫療工作者的交流與培訓、疾病與流行病傳播跟蹤及診斷與治療支持上。在這些領域,移動醫療得到廣泛應用。也正是在這種需求的推動下,移動醫療由此將醫療行業信息化推向新的頂點。
資源不均的市場
移動醫療被稱為“王冠上的明珠”,它是衛生部重點近年關注項目。實體醫院是移動醫療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移動醫療也是醫院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隨著移動醫療的持續升溫,未來3-5年,移動醫療建設的速度將不斷加快。但是醫療資源目前集中在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大部分地區的醫療資源比較貧乏,醫患信息不對稱,如何解決看病難這個老問題也是移動醫療解決試圖的問題之一。“全國的醫療機構是很不均衡的,醫院的效率有待于提升。”春雨天下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銳分析,“目前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入,信息化的建設的速度逐年加快。”
而且目前社會老齡化嚴重,急需一些方便快捷的醫療手段,同時迫切需要醫院的公眾疾病預防、醫患服務以及遠程醫療形成一體化的醫療平臺。據了解,目前移動醫療信息化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大型醫院內部各成體系,婦幼保健醫院本身不具備醫療信息化的系統的建設和維護的能力。其次移動醫療信息化在市場上的應用率較低。這是由于我國醫療信息化本身處于初級階段所決定,在這個階段出現諸多問題并不新鮮,且目前信息化建設成熟的醫院只占全部醫院數量總數的20%左右,所以在IT信息化水平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移動醫療的應用率就更低了,只有5%。
分羹者多解決難題靠方法
其實,于不久前在北京舉辦的“2012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大會”上,我們可了解到中國移動醫療產業所面臨的諸多問題。首先是傳感器標準不統一,沒有一個統一的接入應用平臺;其次患者數據信息的采集受制于患者個人的觀念障礙,對信息充分共享下的快速診療造成了影響;第三,產業鏈垂直發展下各模塊的接口問題,也困擾移動醫療推廣;最后,數字認證等安全管理的缺失,使醫護及病患的信息易于泄露。
從邁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殿召分享公司“康康在線”的應用成果中,我們看到,中國移動醫療產業所面臨的某些問題可以通過Web網站、數據中心、移動應用這三種手段與“云”的巧妙利用解決一些難題。據了解,“康康在線”的架構主要是三部分,分別是Web網站、數據中心、移動應用。部署上采用云計算技術,把網站和數據中心部署在云端。通過把數據等內容上傳到云端應該可以解決某些模塊的互聯互通問題。
據介紹,“康康在線”是一個手機健康管理平臺,它的用戶定位于信息平臺的提供者,而不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該平臺具有健康管理的管理功能。目前“康康在線”上可以查閱體檢報告、看到居民的健康檔案、可以看到門診和住院的電子病例。
另外,“康康在線”具有自助式的健康評估功能,即運行一個程序,輸入一些檢測的數據,再輸入一些有關日常生活的信息,隨后系統就會評估出被測者患某種疾病的風險是多大。還有健康記錄的監測。以手機作為搜集中心,通過藍牙搜集生命體征的數據,再傳到數據中心。
個性化的管理技術是另一大特點,包括面向保健對象的移動應用和面向健康管理師的移動應用。健康管理師移動的HDA平臺可以對保健對象制定詳細的管理的計劃。
據悉,目前公司正在測試“康康在線”云端的性能。在終端上公司開發了面向安卓操作系統和蘋果操作系統的移動應用,這些移動應用主要是給健康管理師和醫生和保健對象使用。
在2012中國移動醫療產業大會上,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很多IT設備廠商已經致力于提供定制化移動醫療產品。如微軟的HealthVault著眼于提供存儲和分析健康數據的服務,MedApps通過手機PHR平臺與醫療機構對接的時代慢性病管理服務,美國CardioNet則通過心導聯設備定制監測心率失常診斷和指導的電話服務等等。
其實,越來越多的嵌入式解決方案提供商對移動及無線醫療設備提出了他們自己的解決之道。一些業內公司正在研制嵌入醫用傳感器的襯衫、手表及戒指等,將其用于監測人體各種生理參數及對病情進行監護。移動式監護技術的好處很多,如病人不必住在醫院,在家即可輕松獲得看病用藥的基本醫療數據,病人信息更加全面、活動基本不受到限制等。
目前,大多數監護產品都需要通過導線將數據傳到PDA或PC進行分析,但無線監護儀已經進入臨床應用及日常保健醫療工作中。去年,戴爾就正式推出其“移動臨床計算”解決方案,進一步拓展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據悉,目前戴爾正在協助中國衛生部制定標準規范,實現電子病歷的共享,以及區域信息的交換。當然戴爾并非是唯一一家發力移動醫療業的IT廠商,英特爾、思科等都成立了專業的移動醫療行業部門。
ISV基于變革引領市場
目前移動醫療信息化發展尚處于起步期。一些醫院及體檢機構對移動醫療認知度還不夠,如何利用這樣新的信息化手段獲得最大效益他們并沒有清晰的認知。另外一方面,客戶也面臨諸多影響他們使用的問題,比如終端購買、通信的成本、軟件采購、信息安全擔憂等。由于用戶對產品本身的認知度并不全面,使用了某些不負責任的小型方案商方案,導致診療結果并不滿意,致使客戶對此失去信心,并且移動醫療在國內發展時間尚短。應用功能還不完善,能夠提供給用戶的產品非常有限。不過,從另外一方面考慮,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市場才存在很多機會。
據記者調查,目前我國移動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實際處于“賠錢”狀態,廠商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但醫療機構多數仍處于觀望階段。這條產業鏈上的ISV采用何種運營模式才能真正地淘到金子呢?
對此,深圳某家數字醫療廠商認為對于移動醫療信息化來說,最大的問題是中國的移動醫療信息化還沒有進入正軌。ISV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整個移動醫療信息化的項目變成清晰的計算產出項目,從自身產品解決問題。
比如在普通病床的床邊搭配的監護儀器,幾個病人可同時使用一臺。因為監護儀器主要的職責是對病人的體征進行預警,一晚上可能就會預警很多次,這在無形中浪費很多醫療資源。通過無線醫療這個手段,手提終端監控采集到監控中,護士就可以遠程關掉床邊的報警,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ISV想要獲得盈利,首先應該節約用戶的支出。這類似于一種投資的模式,醫院對信息化進行投資,賺得的錢再來付我們的服務費。不過這樣的模式我們還在探索,但只有醫院本身先賺錢,一切從客戶利益出發是ISV盈利的第一步。”王陽表示。
面對如此巨大的信息化市場,供應商應如何發揮自身產品特色,持續提升醫療質量,又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未來移動醫療產業將會呈現10%到40%的復合增長,而移動醫療擁有的三大特質則決定了其發展空間巨大。一是技術門檻相對較高,相關設備需要一些醫療認證;二是其應用空間大且健康醫療需求也非常繁雜,需求依據用戶不同習慣及疾病特點等不同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化醫療;三是其目標人群和市場規模都非常龐大,且政策利多因素亦在不斷推升這一增長空間的擴容。
推薦閱讀
寫信給編輯 目前,國內移動健康類應用還是一片藍海,而健康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發展空間很大。不過想在這片海上創造出成績并非易事,應用商切莫向海中投放爛果子。 拿出手機,打開一款名為燃燒吧卡路里的應用,隨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移動應用 變革醫療信息化新模式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503/5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