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媒體爆出北京大學將在全校推廣“會商制度”,對象是學業困難、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經濟貧困、學籍異動、生活獨立、網絡成癮、就業困難、罹患重大疾病、受到違紀處分等十類學生。試點院系先對這十類學生進行排查,發現后及時上報,并根據學生具體情況聯系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就業指導中心、學生資助中心等部門進行“幫扶”。此事在教育界內外引起極大爭議,媒體一邊倒地痛責其違背了北大“兼容并蓄”的校風。
近日,媒體再度爆出北大學生工作部對網絡成癮的同學進行排查的消息。因為“網癮”學生屬于“會商制度”對象十種人之一,所以媒體警示:“學校此舉讓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想從最好切入的點開始,重拾會商制度?”
把北大“會商制度”推上風口浪尖的,實際上就一條:他們把“思想偏激者”列入了會商范圍。為防此條款,質疑者把其他9類情況的學生也一起捆綁了,統統不準“排查”和“幫扶”。
但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家長,我知道,撇開“爭議條款”不論,“網癮”確是個真問題,并且是個值得高度重視的嚴重問題。事實上,在很多高校,沉迷網絡已經是導致學生“掛科”退學的首要原因。相當多的學生一旦陷入“網癮”,即難以自拔,其“自毀”狀況遠非局外人所能想象。
2010年,《北京晚報》曾報道過一個四川南充市學生張某的案例。他2003年第一次考入北京大學,隨后在2004年7月被學校勸退——由于沉迷于網絡,7門必修課成績不及格。2005年,他卷土重來,以南充市理科狀元的身份被清華大學錄取。然而就在一年后,他再度由于沉迷網絡,學分不夠,選擇自動退學。2007年,他再以全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從而獲得“考霸”名聲。這次入校后,張某專心學習,大二學期總成績獲得全系第一名,并拿到了5000元獎學金。接著,用這筆錢,他給自己買了個筆記本電腦。正是這臺筆記本電腦,讓他再次陷入了網癮之中,成績一落千丈。2010年暑期后,又不上學了。
這種讓人痛惜的個案,在所有高校都一再出現過,學業上要求嚴格的名牌大學尤甚。一方面,經過“地獄般”的高中苦讀階段進入了大學,所有人都會感到驟然放松,壓力頓減;另一方面,大學生剛剛進入成人年齡,就一下子脫離了家長的管控,完全“自己對自己負責”,有些人難免會放任自流。這時,“網癮”會有一個高發期。高校領導、老師及學生工作者對此無可奈何。像北大這樣,試圖通過排查,把部分“網癮生”集中起來上網絡技術選修課以及開展戶外活動等方式進行修理,已經算是很溫柔、很“北大精神”的了。
另外,有的學校老師只能是“把話說到”、“把心盡到”,聽不聽完全由你。有的高校則干脆規定“本科生不準購置個人電腦”!——“你們給孩子買筆記本電腦,就是把他們推向深淵啊同志們!”我親耳聽聞,老師如此苦口婆心加萬般無奈地對學生家長說。
所以,在這個事上,我們就別再跟北大較勁了。都是好心,且真不容易。
推薦閱讀
三水河口中學學生網爆學校扣留學生手機 學校表示一般兩三日就會歸還 近日,三水河口中學學生在本地網站新三水網上爆料稱學校違規扣留學生手機,學生帶手機入校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扣留至學期結束時才歸還。該學生質疑>>>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青年報:別再跟北大排查網癮較勁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518/61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