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了《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其中“開展醫藥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對嚴重違規、失信者,將行業禁入”備受各方關注。只有讓不良企業付出高昂代價,才能讓全體藥企不敢掉以輕心,始終堅持“安全第一”。
“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著見閻王”,是老百姓當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扛”成不治之癥的,同樣也是普遍現象。據我國衛生部門統計,群眾有病時,有48.9%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6%的人應住院而不住院。其實,近五成的群眾應就診而不去就診,“看病難”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看病貴”。
毋庸諱言,我國的藥品安全現在還處于風險高發期。這些年來,藥品的“虛高”也一直備受詬病:一些中成藥添加了西藥成分,卻被吹噓成“百分百純中藥,毫無毒副作用”;一些藥品動輒戴上“最新成果”、“專家推薦”的帽子,哄騙消費者掏腰包,而“魚腥草”事件、“欣弗”事件、“刺五加”事件,一次次刺痛著公眾的神經,背后暴露的是生產、銷售、監管環節中的違規失責。
與其他行業生產企業相比,藥品生產、銷售企業的特殊性在于,即使“偶”有一次違規操作、失信失范的行為,傷害的卻是難以挽回的健康與生命。也因此,“安全第一”是這個行業的不二法則;而用“行業禁入”這樣的措施來警示企業,正是降低安全風險的必要之舉。所以,要讓更多藥企習慣于講信用、把好關,單單靠道德自律恐怕不行,必須建立一個標準化的行業信用評價體系,用制度的力量來懲惡揚善,形成講規則講信用的醫藥市場環境;單單靠禁令的震懾恐怕也還不夠,更必須謹防“高舉輕放”,只有實查真禁,讓不良企業付出高昂代價,才能讓全體藥企不敢掉以輕心。
行業信用等級評價是商務部和國資委共同組織開展的,旨在推進我國商務領域誠信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行業信用評價工作對建立和完善我國商務流通領域企業信用體系、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藥企的規范、誠信,關系到行業風氣,更與老百姓的生命健康緊密相關。開展醫藥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促進醫藥企業誠信經營,杜絕“天價藥”,保障易患利益的有效途徑,也是推進我國誠信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
國富泰信用評級中心作為商務信用體系建設辦公室成員單位、商貿信用服務的執行單位,擔負著推動我國商務領域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任務,已先后與我國60多個國家一級商協會合作,完成了工業、商業、外貿、物流等各類型的企業信用評級,積累了豐富的企業信用評級經驗。通過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依托實名投訴數據,進行定期巡查和實時跟蹤,并為誠信企業開通融資、招投標等綠色通道,舉辦有針對性的貿易對接會等活動,做到“守信得益、失信受制”,構筑和諧的商務環境。
推薦閱讀
隨著外匯市場發展,聚集在市場中的財富會越來越多,投資理財者做好交易前的準備比急匆匆地交易更加重要。沒有充分準備的交易往往只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功,做交易也同樣如此。際通寶e投資認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方呼吁醫藥行業開展誠信體系建設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20521/6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