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三星、谷歌、LG等企業競相研發可穿戴設備,這些“新玩意兒”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的時候,記者發現強大的山寨廠商早已聞風而動。而在中關村,最普遍的可穿戴智能設備是智能手表,但記者注意到,這些價格低廉的智能手表很多屬于三無產品。在淘寶上,帶有攝像、手寫筆、純平觸摸、能錄像能錄音的智能手表,售價甚至還不到200元。業內人士表示,低價智能設備成本不足百元,質量并無保障。
現象
淘寶賣智能手表 價格不足兩百元
當大家都在猜測蘋果的iWatch是否要到2014年才會上市時,各種以智能為由頭的手表,早已經在網上大肆銷售,并且受到了很多“時髦”人士的追捧。
記者在淘寶網搜索智能手表,其最近七天的搜索指數環比增長60.8%,同比增長3457.9%;最近三十天的搜索指數環比增長66.8%,同比增長1735.3%。這足以說明,新生事物正在被消費者所認知。
能打電話、可以聊QQ,配有藍牙、音樂播放等功能,幾乎成了所有智能手表的標準配置,可就是這樣的產品,價格不過幾百元。記者在淘寶網看到,某款售價195元的智能手表,近期評價已經超過1200條,九成以上的消費者甚至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在評價中,部分已經使用這些產品一段時間的消費者,評測并分析了這些優缺點。有消費者表示,優點是聲音大噪音小,發信息很方便,并且電池耐用,用了2天才掉1格電。但同時缺點也很明顯,比如每次換電池,時間都得重置,攝像拍照功能太弱等等。
記者注意到,這些智能手表的賣家多數來自廣東深圳,其所銷售的手表雖然打著原裝正品字樣,但多數均為國產不知名小品牌。
走訪
智能手表泛濫 無“身份”證明
近日,記者在中關村幾家電子大廈走訪發現,智能手表已非廣告中高不可及的概念。當記者表示要購買智能手表時,各大廈門口的引導員會熟練地帶領記者到各個攤位前。
在鼎好大廈地下二層的一個手機柜臺前,聽聞記者要智能手表,店主很痛快地表示“有各種各樣的”,并給記者展示了三四款智能手表,報價在700到1300元之間,材質包括金屬和塑料等。
記者觀察發現,無論是哪種材質的智能手表,看起來都和普通手表無異,表盤上顯示當前的時間。可是按下旁邊的按鈕后,表盤則變成了一個微縮的手機桌面,有通話、短信等各種內容。記者將自己的手機卡放進去試用,發現的確能打通電話。
不過,在整個體驗過程中,記者發現這些智能手表操作起來非常困難,觸摸屏要連按多次才會起反應,撥通一個號碼花費了記者及工作人員近兩三分鐘的時間。
此外,當記者問及智能手表的品牌及外包裝、說明書時,店家雖然信誓旦旦表示是正品,卻說不出手表品牌,也給不出外包裝。記者仔細看完每一塊手表,也沒有在任何地方看到有任何商標。而在網上,部分售價兩百元左右的智能手表,記者根據商家報出的牌子,根本無法查到。
商家熱情很高 購買者寥寥無幾
在走訪時,記者發現盡管商家熱情很高,但是消費者卻反應冷淡。“買的人倒不是很多,可能大家都想著智能手表很貴吧。”一位e世界的商家告訴記者,自己這個月賣了兩塊智能手表,“但都是在網上賣的,來這里問的好像沒有。”
不過有一位賣家表示自己賣出的一塊手表是對方用來偷拍的,“手表上也有攝像頭,隱蔽性很好,對方還當場試了試這個偷拍功能,然后就買下了。”
記者隨即采訪了5位消費者,對方均表示知道智能手表,但是并沒有購買的想法,主要在于對智能手表不感興趣。“智能手表就是一個小型手機吧,手機那么小用起來肯定很別扭,我是沒打算買。”一位購買手機膜的女生說道。
不過,也有科技發燒友表示愿意嘗試,但對中關村目前的智能手表品質表示不信任,“即使買也要買谷歌、三星這一類的大牌,中關村的那些我覺得不敢買。”一位IT發燒友劉先生表示,自己經常在戶外工作,一塊智能手表會更方便。
業內
三無智能手表 成本不足百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三無智能手表,都是一些小工廠或者小作坊生產出來的,其成本不足百元,質量無法保障。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手表不過是將手機做成了手表的外形而已 ,技術上沒有一點難度,并且成本非常低。”該業內人士表示,大牌手機企業出100多元的低端手機目前很常見,但即使如此依然還有利潤,“可以想象這些沒有任何宣傳成本的山寨手表,其成本就更低了,可能連100元都不到。”
這位人士表示,真正的智能手表并非只是手表手機的概念,“但一些商家就是能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理,搶先推出低劣產品,這些產品仔細看會發現是沒有任何創新的,并且極容易出現售后問題。”他建議消費者最好購買大品牌智能手表,不要花冤枉錢買到無用品。
推薦閱讀
[組圖]開發者版Lumia 920現身eBay 已跑上GDR3
WP8 GDR3具體到來時間還不清楚,但從日益增多的爆料可以了解到,這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智能手表山寨先行 劣質可穿戴設備泛濫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13/28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