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收購諾基亞引發各種傳聞與猜測,之前曾有傳聞諾基亞可能會轉到Android陣營,微軟收購諾基亞后,這些傳聞被紐約時報證實了。在微軟和諾基亞并購談判開始之前,諾基亞內部的一個團隊就在測試運行Android系統的Lumia手機了。這一計劃是秘密進行的,不過據紐約時報的線人表示,微軟的高管也知悉這一計劃。
本報記者 林琳
另有人士透露,諾基亞使用Android并不在并購的討論范圍內。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極有可能意味著,微軟將完全擱置這兩個項目,即Surface手機和諾基亞Android項目。并購以后,諾基亞的WP就是微軟的WP,就算微軟要開發Surface Phone,換個手機名就行了。對諾基亞來說,手機制造已不是它關注的對象。
諾基亞退出手機市場,令其忠實擁躉們扼腕嘆息,但“隔絕競爭對手的高墻害慘自己”或成為諾基亞的轉型之路頻頻碰壁、黯然神傷的核心要素。諾基亞的慘敗已是必然,從顛峰到被收購只有短短幾年,代表著傳統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發展步伐,并為目前電信業“去電信化”之路提供思考。
突破傳統思維決定轉型成敗
據彭博社報道,自宣布以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手機業務以來,微軟市值蒸發了180億美元,同時,芬蘭赫爾辛基交易的諾基亞股票開盤大漲40%,而即使如此,諾基亞在同期內的股價跌幅仍然達到約70%。如此對比,從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市場對此番收購交易的看法,無疑也是諾基亞現狀的真實寫照。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諾基亞是業界的另類,一家從手機做起的廠家并達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卻在行業轉型的關鍵點的判斷和決策上出現根本性失誤,這成為其轉型失敗最根本的硬傷。作為一家世界排名第一的終端制造企業,在產業的轉型大潮中卻低估了移動互聯網的顛覆性與沖擊性,錯過了最佳的發展時機。2007年,諾基亞依然雄踞王者地位,但卻無視終端制造業因為蘋果而帶來的創新浪潮正席卷全球,甚至做出“蘋果在手機市場不會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這一被事實證明是如此荒謬的判斷。
正是錯過了這一次產業創新變革的重要契機,以及固守塞班系統、超級機型推出緩慢等諸多因素一起成為壓倒諾基亞手機的重要因素。在史蒂芬·埃洛普的帶領下諾基亞最近幾年發生了重大變化,首先是宣布放棄Symbian和MeeGo系統而是轉投Windows Phone的懷抱,盡管稍微有點起色但已積重難返——“諾基亞選擇WP的戰略和實施部署最終導致了失敗,目前諾基亞已經完全沒有前行的動力”。
傳統的經營模式已不能適應目前快節奏的市場變化。諾基亞在轉型過程中依然以傳統思維來進行產業運作,錯誤認為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調整發展戰略和產品結構,在拖沓中競爭對手后來居上注定了諾基亞的轉型困局。殊不知,手機操作系統等高科技領域,變化速度之快,技術更新之猛,產品換代之急,根本不具備慢慢思考和戰略搖擺的時間和空間。這同樣適用于電信業的“去電信化”,互聯網企業、制造業的進入速度讓運營商們始料不及,微信在短時間內發展到4億多用戶就是很好的說明。
合作態度關乎產業生態
2008年,采用塞班系統的諾基亞手機一度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短短幾年時間,在蘋果和三星的沖擊下,諾基亞份額急劇下降,目前在智能手機市場占有率約4.6%;2008年公布的《財富》世界500強中,諾基亞躋身第88位,盈利98.6億美元,但2012財年,諾基亞則被列為500強中虧損最多的50家公司之一。
市場份額與利潤的下降讓諾基亞在2012年遇到了拐點,自由現金流已經降至-8.12億歐元,諾基亞甚至出售了位于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總部大樓來緩解錢荒。此后,諾基亞先后進行巨資收購,事后證明這些收購沒有一個是正確的。巨資收購德國地圖軟件公司Gate5、收購美國數字音樂專業服務商,都不是足以令其翻身的利器。產業生態環境逐步惡化,越來越被動的市場發展狀態加速了生態鏈上的開發者快速逃離,諾基亞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從巔峰走向低谷。
轉型中的電信運營商們都在加大“去電信化”,轉型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移動互聯網等創新業務發展能否取得突破,這需要構筑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形成互補的商業模式。未來的互聯網OTT市場,電信運營商和OTT服務提供商都是重要的參與者,運營商和OTT服務提供商各司其職。業內專家分析稱,優質的網絡資源是運營商所具備的資源優勢,這對于其用戶體驗至關重要;而互聯網企業需要依靠運營商平臺加速創新,運營商的發展需要互聯網企業挖掘深層次的商業價值,轉型期的運營商需要轉基因式的變革,更需要與OTT企業共生共贏。
移動互聯網時代,在OTT成為產業發展趨勢的背景下,運營商選擇與OTT企業強強合作,是運營商構建互聯網產業生態的最佳選擇,合作有利于行業生態的形成,同時也是未來信息經濟發展的藍海所在。
買與賣需以市場為導向
20多年前,當諾基亞決心拓展手機業務時曾經壯士斷腕,賣掉了所有非手機業務,如今則賣掉曾經輝煌的手機業務。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諾基亞賣掉手機業務,聚焦地圖的軟件平臺或是一次戰略轉身的開始,如同IBM賣掉筆記本電腦一樣,是對其核心價值重塑的重要嘗試。
諾基亞的慘敗被業界成為遲到的必然。從市場的發展來看,手機終端的更新換代明顯快過電腦,在泛移動終端時代,軟件平臺或是競爭的核心,用戶選擇的一大關鍵。諾基亞此次賣掉手機業務,或能專心于自身超十年地圖服務,因為全球80%車載導航系統都在使用其地圖數據,既然在手機市場的已無法跟上用戶的消費者需求,不如調整戰略重新定位,“忽視了用戶體驗,就要失去市場,這是競爭法則”,專注地圖服務領域也許是現階段諾基亞擺脫困境的一著險棋。
谷歌高管對兩大競爭對手并購案給出如下評價——“兩只火雞變不成雄鷹”。同樣,在業內人士眼中,微軟收購諾基亞雖然有利于微軟提升軟硬件兩條腿走路的戰略布局,但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作為傳統的軟件業與手機業巨頭,二者的結合或許備受業界質疑,但在資本為王、利益為上的今天,兩者的結合完全是雙方的共同利益需要,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可見,轉型不是簡單的“買什么、賣什么”,任何的戰略部署都需要服從企業發展戰略要求。因此,在電信業“去電信化”的過程中,管道是電信運營商基礎,內容和應用是動力,產業協同是根本,只有基于對未來的準確判斷,才能在“去電信化”的過程中找準定位與方向。
諾基亞被微軟收購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它輸在了“隔絕競爭對手的高墻”。從這一點看,電信運營商在“去電信化”轉型的過程中需要運營商敢于打破圍墻,擺脫多年來從觀念到實踐的傳統模式禁錮,不斷適應新興市場變化,以市場為導向調整思路,向互聯網企業學習,從大信息通信市場,移動互聯網的視角尋求更多合作拓寬轉型之路。
推薦閱讀
iPhone 5S和5C出來之后,又引的國內用戶一波吐槽,蘋果在發布會上公>>>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16/28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