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煮機網的投遞
三星和LG,同為韓國廠商,同樣擁有世界級的先進顯示技術,但在顯示面板的發展方向上,各自朝向一個極端。這是否影響了它們的旗艦產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呢?我們先從屏幕本身分析下:
色彩方面,用過三星的童鞋都知道,Super AMOLED的屏幕,色彩鮮艷、濃烈,但是失真,原因就是Pentile排列并不是真正的等效三原色混合。相反,LG的IPS LCD屏幕,采用的是標準RGB三原色子像素,色彩還原精準。AMOLED討好眼球,追求視覺沖擊力,走的是重口味的路線;LG的話,力求返璞歸真,走的是小清新路線。屏幕亮度,即使是三星目前最新的Galaxy S4的HD Super AMOLED屏幕,最高亮度依然無法讓人滿意。這種屏幕,通常給人留下黯淡的印象,歷次測試的物理數據,也對它不利。反之,LG 的IPS屏幕,亮度和顯示通透性上一直是一枝獨秀,給人一種晶瑩剔透的感覺。
省電方面,因為AMOLED的像素是自發光,AMOLED顯示黑色時是真正的純黑,而且不耗電。IPS LCD的話就不同了,無論是哪種顏色,白或黑,都是三原色子像素經過一定比例調配,配合一定的背板亮度呈現的效果,所以耗電較高。
對比度方面,AMOLED顯示黑色時的亮度為0,顯示白色時,無論亮度高或低,對比度都是無限大。當然,這是計算標準的缺陷,LG的IPS屏幕,一般認為,顯示黑色時的亮度夠低,白色時亮度很高,是真正擁有高對比度的屏幕。
列舉了這么多,筆者一直有個心結:從正常人的體驗看,LG的IPS屏幕色彩還原精準,亮度夠高,通透十足,真正的對比度也非常不錯,但是為何,三星的技術在市場上獲得了更多的話語權?或者這么說,Super AMOLED這樣一個獨特,但真正顯示效果并不好的屏幕材質,為何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直到今天,在GSMArena看到了LG最新旗艦LG G2的屏幕測試數據時,才若有所思:
這是LG G2的亮度和對比度測試數據:
屏幕亮度最大,即調整到100%的同時,LG G2的白色發光非常高,列為第二。同時,黑色發光中規中矩(要越低越好),相應地,整個對比度的表現就非常不錯。但,這是在極端條件下,用數據體現出來的,真正地,在日常默認的50%亮度時,LG G2屏幕表現又如何呢?注意,這款機器在50%亮度時,采用了壓低黑色發光量,同時又降低了非常影響體驗的白色發光量的做法,來保持高對比度。
可能有人會問,筆者列舉這些東西想說明什么?很簡單,我們先拋開這些數據和廠商努力的方向不談,真正的,用戶要求屏幕是什么樣的。
第一,顯示黑色時,發光盡量要低,這樣才有黑色的深邃和隨之而來的高對比度感官。同時,白色發光盡量要高,這樣才有屏幕剔透,純凈自然的感覺。屏幕炫光和反光,越低越好。
第二,整體的高對比度,不光是數據上體現的,還要有現實情況中,經常能體驗到的。
如果以上面兩個標準來衡量的話,LG G2又做了什么?
一方面,LG G2屏幕,在50%的亮度下,通過極端壓縮黑色亮度,來凸顯高對比度。100%的亮度情況下,又通過極端提高白色亮度,來提升對比度。這種只求數據,不求平衡,用極端化方法達成的高對比度,不但讓用戶無法感受到,還造成了非常嚴重的體驗落差。投機取巧有用嗎?恐怕效果往往是適得其反吧。無論在50%還是100%亮度下,都可以達到超低的黑色發光又能有比較高的白色發光,才是正道,才有自然的過渡和一致并均衡的體驗。
另一方面,我們來看看日常使用中經常碰到的,LG G2在陽光下的顯示表現。(即手機在陽光下的對比度,要求屏幕有高亮度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反光)
如圖,LG G2在與其他廠商旗艦機的對比中,非常落后。這意味著什么?用戶在陽光下使用手機時,或者在一個光照充足的環境下,LG G2的屏幕顯示效果相當渣。
各位是否領悟到了,這家公司的產品思維。做產品的出發點不是用戶的體驗,而是數據的好看。LG 不正視自身有限的實力,并持續在正道上創新和努力,做出均衡的產品,而是選擇了投機取巧。
也許LG忍受不了自己雖有均衡的產品,但整體高度不足,或者,換句話說,忍受不了慢吞吞地整體精進,忍受不了打磨產品、鉆研技術的寂寞。LG引以為豪的屏幕,在亮度、省電、對比度、剔除反光上尚無法有正確的平衡,手機其他的方面,恐怕就更甚了。
之前的心結算是解決了,與此同時,筆者終于明白,為何如今的智能手機市場,三星和蘋果把持了大部分的利潤。它們吃肉、別人喝湯,理所當然,那些個打著創新的幌子、不斷地用噱頭博眼球的廠商,越是掙扎,反倒沉淪的越快,當然,某個地方的奇葩廠商會例外。
推薦閱讀
感謝3D打印技術網的投遞比利時在2012應用陶瓷材料搭建了一臺快速制造>>>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洞幽察微:從LG G2屏幕所想到的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16/28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