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安珀網的投遞
“如果三星或谷歌成功推出智能手表產品,而蘋果在該領域以失敗告終,這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接力棒交接賽,”他說,如果Galaxy Gear是第一次嘗試,那蘋果的寶座仍然還是穩當的。較之前于1999年和2009年推出的兩款腕帶式手機,據內部消息稱,三星對其最新版本的智能手表采取謹慎的態度。
智能手表和智能手機一樣都是頗具革新性的產品----一款腕帶式的智能設備,可以讀取我們身體的數據,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信息量。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公司推出了智能手表產品。
多年來,廠商對智能手表的追求從未停止過,30年前就已經有手表廠商試圖在手表中加入計算器、日歷、和無線數據連接功能。
三星電子近期在柏林發布了Galaxy Gear智能手表,但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沒有改變游戲規則,產品繼續突出時尚要素,并沒有突破性的改進。
索尼對之前的Android智能手表進行了升級,但是重量級的蘋果公司和谷歌公司也對智能手表產品表示出濃厚的興趣。
支持者稱,目前智能手表的潛力仍是巨大的,從目前推出的產品來看,仍需要在語音技術、生物識別、通話、云存儲和電量消耗方面進行平衡。據Credit Suisse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7年,智能手表和其他穿戴式設備的市場銷售額將高達5000億美金。
“試想一下我們目前使用的移動通信工具,這不是終點,”英國顧問公司Generator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Andrew Sheehy稱,“人們要把手機貼近耳朵才能通話,甚至還需要從口袋中拿出手機才能讀取信息,查看日程和郵件。”
“試想現在的移動手機,我們必須要問道:它已經足夠好了嗎?”
智能手表和數字眼鏡類的穿戴式產品,已經對智能手機設備笨重的外形設計進行了改進,而且增加了很多我們夢想中的功能。
通過在設備上添加傳感器,可以提供Plantronics(頭戴式設備生產商)所謂的“情景智力”,該公司的CTO稱,通過這種方式可搜集用戶的數據為用戶提供一個“高度自定義化的實時體驗”。
科技的進步
要想推出這類產品必須依靠科技的進步,智能科技的老手用戶甚至已經完全熟悉了智能手機、應用還有無線傳輸,比如藍牙等功能。
傳感器的價格和尺寸都極速下降----這也是其成為智能手機配件的主要原因。根據Credit Suisse發布的一篇穿戴式技術報告稱三星的Galaxy S4中用到了9塊傳感器。
CSR(藍牙智能芯片生產商)的Paul Williamson稱,藍牙這種裝備,可以使用更少的能量,通過移動手機發送數據。
現在設備配備最新的高科技部件,運行最新版本的蘋果iOS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統,Williamson 說道,“智能手表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安裝的應用讀取到用戶的數據。”
像Magellan Echo這樣的智能手表,可以通過智能手機上安裝的健身應用無線傳輸數據,而無需頻繁充電。
Tim Ensor,英國Cambridge Consultants連接設備的高層,建議公司研發新技術,稱使用藍牙智能才是真正的游戲規則。
到目前為止,智能設備的早期涉足者仍然維持原本的市場定位,Pebble科技的智能手表,自早些時候發布已來就已售出了10多臺。還有健身穿戴式設備Fuelband和Fitbit都頗受大家的關注。
但是難就難在這里,Generator Research的Sheehy對此發表了自己看法,他認為,大多數的廠商要么不敢想,要么缺乏進入該行業的實力。
當然進入這一行業需要的不僅僅是資金和資源,還需要有在硬件和軟件、云和數據處理方面的積累。
“這是一項‘硬’技術”Sheehy說,“真正擁有實力的公司還是少之又少”。
障礙依然存在
首要的障礙即為技術障礙,比如設備的充電方式。智能手表所需的電池比智能手機電池小5到10倍,Lux Research的移動能量分析師
Cosmin Laslau認為,電池還需在硅電極和包裝上進行改進---比如蘋果正在研發的柔性電池。
然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需要有更好的顯示器。蘋果和三星都在研究曲面玻璃----僅今年一年三星在其顯示器研發上的投資超過60億美元,據知情人透漏,三星計劃于今年晚些時候推出一款配備彎面顯示器的移動設備。
當然還存在的問題就是將移動設備穿戴在身上和隨身攜帶它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對于穿戴式產品而且,它需要更加時尚的設計元素,Gartner研究部的負責人Angela McIntyre如是說。
菲利普科技公司花了三年的時間推出的一款手表,使之適合孩子,孩子的父母可以使用智能手機通過該手表追蹤孩子的行程。
Gartner 的CEO Jonathan Peachey(于7月加入該公司)認為,“消費者需要的是一款發展私人關系的設備,而不是類似于手機的這類手持式的設備。”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界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專家Thad Starner如是說,他對穿戴式電腦做出的開創性的工作使他成為谷歌眼鏡的技術主管。
開發腕表和頭戴式顯示器的移動接口需要很多嘗試,他說,最好的方式是,建立“生活中的實驗室”,因為每天有相當多的用戶的可以對新產品進行嘗試。
“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減少用戶在試圖使用某個功能和實際進行操作之間的時間。”
他的另外一個項目指出了可能性:在校園中游蕩的時候,通過手勢進行交流讓他迸發了靈感,他通過裝載一個小元件,使自己可以用語音發送短信。
我需要它嗎?
不過,即使克服了這些障礙,但是穿戴式設備像我們想得那么有用嗎?“為穿戴式電子產品找到它的用武之處是當今業界面臨的核心問題,”Euromonitor的分析師Mykola Golovko如是說。
眼下最吸引人的前景莫過于作為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附屬設備,穿戴式設備可以收集用戶身體或周圍環境中的相關數據,或提供一些可替代智能手機的功能。智能手機扮演著進入到互聯網的入口,以便智能手表處理信息,并和其它信息進行結合后傳遞回來。
“智能手表的作用不是為了取代智能手機,而是簡化信息傳遞的方式”,Cambridge Consultants智能系統的技術負責人如是說。
當然,每個人的看法都不會是完全相同的。
IHS的分析師Shane Walker說:“多傳感器組合封裝和低功耗無線芯片問市的話,現在從中得到這些數據需要為用戶帶來更多吸引力。”
破解核心
這意味著,破解穿戴式設備市場核心的絕對不會是一家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會是一家范圍更廣的企業。
Forrester的分析師Sarah Rotman Epps說:“你們可以叫我智能手表的懷疑論者,我沒有看到任何廠商,蘋果可能是個例外,可以創造出一款主流成功的智能手表產品。”
拋開炒作,蘋果一直不肯亮出自己的底牌,其CEOTim Cook認為腕帶式產品很“有趣”,并且蘋果公司在日本已經注冊了“iWatch”商標。近來幾個蘋果專利均指向腕戴式設備。
谷歌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穿戴式設備谷歌眼鏡,一款帶有虛擬顯示器的智能眼鏡。由此而來的WIMM實驗室,也已經于2011年已經推出了智能手表產品,并已展現出在谷歌在處理上下文信息方面的實力。大量用戶的電子郵件,位置信息還有其他一些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數據流。
其他可能推出智能手表的企業包括微軟、雅虎等等,Generation Research的Sheehy如是說。
“如果三星或谷歌成功推出智能手表產品,而蘋果在該領域以失敗告終,這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接力棒交接賽,”他說,如果Galaxy Gear是第一次嘗試,那蘋果的寶座仍然還是穩當的。較之前于1999年和2009年推出的兩款腕帶式手機,據內部消息稱,三星對其最新版本的智能手表采取謹慎的態度。
“三星想說他并沒有跟隨蘋果,而是走在了這個強大對手的前面,”他說。“他們只是淺嘗輒止,不想在未嘗試過的產品上冒太大風險。”
推薦閱讀
據外媒報道,近日,人們發現了一種攻擊Mac設備的全新木馬病毒。這種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觀點]為什么智能手表時代仍未到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18/28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