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是賞月的好時節。但是月球遠在38萬公里之外,月球到底長什么樣,一般人很難知其究竟。我國的嫦娥探月工程進一步拉近了人們與月球之間的距離。今年年底,嫦娥三號將啟程到月球表面進行探訪。去年二月,嫦娥二號已經獲得了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而現在這些影像經過處理,被繪制成了三維立體的月球全景圖。
這張已經被制作成動態三維立體的月球全景照片,是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合力完成的。和嫦娥一號的120米分辨率相比,嫦娥二號提高了17倍,達到了7米分辨率。如果說嫦娥一號能看到月球上的停車場,那么嫦娥二號就能看到停車場里的汽車。而在這張經過融合的全月圖上,我們也看到了17倍帶來的差異。
探月工程二期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 劉建軍:和7米分辨率的圖有什么區別呢?我們繼續放大。我們如果用七米分辨率的數據看,可以看到在中央峰有明顯的坍塌現象,和在撞擊坑的底部形成的裂隙狀的線型構造。通過這些信息,我們可以對撞擊坑的形成和演化進行相應的研究。
這就是嫦娥二號的高清相機為嫦娥三號所選擇的落月地虹灣地區。雖說相對平坦,但在特寫照里,并不像想象的一馬平川。
劉建軍:其實在虹灣地區也存在著大大小小不同的撞擊坑。在這幅圖的中間,是一個兩公里左右的撞擊坑,另外還有一些小的撞擊坑和分布的一些石塊,這個對于嫦娥三號著陸是不利的,也需要我們的著陸器具備很強的自主尋找安全區域的能力。
能獲得如此高清的全月圖,靠的是嫦娥二號上不一樣的那雙大眼睛。簡單的說,如果嫦娥一號是用一只單眼去觀測月球,那么嫦娥二號就是用了96只眼睛去觀測。為了給月球這個快速運動的物體成像,這96只眼睛是和月球共同奔跑,這樣就能做到對月球快速精確成像。
嫦娥一號和二號拍攝的3D全月圖為我們展現了不一樣的月球風貌。因為最早觀測和給月球地帶命名的都是來自歐洲的科學家,他們幾乎把歐洲所有的名山大川的名字都帶到了月球。比如高聳入云的亞平寧山脈,蜿蜒曲折的高加索山脈,還有綿延千里的阿爾卑斯山脈。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許多的地球名人都入駐月球表面:堅持日心說而被燒死的哥白尼,分到了月球正面的這個大坑。神話傳說中嫦娥所住的月宮,實際上是位于月球背面的一個坑。當然還有發明印刷術的畢升,演算出精確的圓周率數值的數學家祖沖之,他們也都住在月球背面,和嫦娥是鄰居。
月球的表面都是灰色的月壤。在陽光的照射下,月球的顏色不是耀眼的白色,就是陰影下的黑色。通過科研人員的努力,不僅制造出了三維全月圖,而且還給月亮制作了彩色的影像。當然這些并不是月亮本身的顏色,而是根據探測數據而精確設置的。每一種顏色都代表了月球表面不同的組成成分,而這些資料都是由嫦娥一號和二號獲取的。
推薦閱讀
在直播當中犯錯誤是無處可逃的。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主播西蒙·麥考伊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繪制最高分辨率3D月球全景圖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0/287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