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的自動化早已提上日程,而目前,移動互聯和自動駕駛在汽車技術中率先崛起。例如,據公司表示,擁有自駕技術的尼桑聆風就起著先鋒模范作用,并將會在2020年投入大規模生產。
谷歌的技術讓車輛自動將周圍的障礙物和車輛識別出來,并且自動記錄前方紅綠燈的狀態。
圖為飛思卡爾半導體公司制造的Kinetis KL02的微處理器,該芯片的長和寬分別只有2.0mm和1.9mm,比計算機上的一個鍵盤還要小。這種微處理器能夠將計算機技術嵌入很多設備,從而告別之前用的機械控制和電子控制。
圖為一輛配有自動駕駛技術的奧迪TTS,它曾在2010年開上了科羅拉多山峰。
谷歌的計算機系統通過激光掃描儀接收信號,然后識別周圍的汽車、卡車、行人以及其它狀況。
瑞典一個名為Sartre的項目做了汽車自動跟隊的實驗。圖為三輛計算機控制的汽車跟隨在手動駕駛的卡車后。
谷歌在凌志RX450h上進行了自駕技術改裝,配上了之前安在豐田普銳斯上的巡航裝置,推出相機-聲納輔助的平行泊車系統。
拉斯維加斯的道路上,有人開著一輛經過自駕技術改進的大眾帕薩特。
正如圖中所示,我們可以看到抬頭顯示器是怎樣使馬路上的變得司機八面玲瓏。
圖為德國博世公司研制的基于激光雷達的感應器,能夠呈現出車輛周圍事物的3D視圖,從而捕獲更多用于導航的路況信息。
如果上圖這款奧迪的自駕技術能夠普及推廣,那自動轉動的方向盤一定就不足為奇了。
圖為谷歌的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謝爾蓋·布林,以及執行總裁埃里克-施密特,同谷歌的汽車自動駕駛技術一同亮相。
自動駕駛的奧迪TTS前蓋上裝置了很多天線。生產模型的外觀造型設計會更加流線化,但大量傳感器仍然不可或缺。
在IBM和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研制的一款系統中,能夠收集交通事故中的注意,例如使用了霧燈、雨刷等。然后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城市規劃人,放置在容易出交通事故的地點。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提醒居民附近的注意事項。
芬蘭國家技術研究中心研制出一種可以基于道路滑度實時地圖,其數據來自于路上行駛的一部分汽車。
把你的車“掛”在一個自駕車隊上,然后就可以悠哉悠哉的喝著飲料、聽著音樂、吃著零食、打著電話、或者看本書。
圖為IBM和恩智浦半導體公司共同研制的一款系統,從荷蘭埃因霍溫的汽車上獲取各種傳感器信息。例如,地圖上的呈現就來自一種濕度傳感器,能夠形隨時呈現下雨的區域。
推薦閱讀
傳統的空調遙控器會靜靜地掛在墻上,等著人去手動控制,而Honeywell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組圖]未來汽車: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0/287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