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概念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及系統研究開放”項目21日在滬通過專家組驗收,意味著由中國科學家首先提出的擬態計算機技術成為現實,可能為全球高性能計算機的發展開辟新方向。該科研項目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教授表示,基于普通結構的高性能計算機雖然運算速度驚人,但其實用效能不足10%,因為運算過程僅使用單一計算結構處理所有應用問題。
認識到這個不足后,鄔江興院士及其團隊2008年提出基于擬態技術的計算機新理論。擬態技術的靈感來源于生活在東南亞海域的擬態章魚,該章魚為了適應環境可以模擬至少十五種動物。
在國家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的聯合支持下,經過6年的潛心研究,鄔江興教授及其團隊提出了基于擬態計算的主動認知可重構體系結構,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擬態計算機的原理機。
擬態計算機的最大特點是高效能。測試表明,針對特定運算任務的能效比可提升數十倍到數百倍。盡管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鄔院士表示,擬態計算機距離投入應用,還需要突破一些理論、工程問題。
鄔江興院士認為:“擬態計算是中國科學家原創的計算機結構,很可能成為高效能計算機發展的先驅,開辟全球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發展的新方向�!�
此外,借助擬態計算機結構動態可變的思想,中國科學家還提出了擬態安全的新概念,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降低病毒和木馬的危害性。
推薦閱讀
最新出版的美國權威財經雜志《巴倫周刊》刊登科技專欄撰稿人蒂爾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世界首臺擬態計算機研制成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2/28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