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有隊研究人員,已經展示了一種使用舊光盤的新方法——用CD來處理污水。當然,光盤本身只是作為一個平臺,主力仍是鋪于其上、能夠分解有機物的氧化鋅納米棒(一種已知的光觸媒/催化劑)。通過旋轉磁盤,無視就能在與納米棒的光反應下擴散稱薄薄的一層。該研究小組已經建立了一個約1立方英尺(0.03立方米)的污水處理裝置原型。它包括了一個紫外線光催化處理過程、以及一個再循環系統,因此水就可以被無數次地處理。
被完全涂上鋅納米棒的光盤。
該小組聲稱,原型已被證明能夠在1個小時內分解95%的500ml染料溶液,但也能夠每分鐘處理150毫升的廢水(比染料試驗的速度明顯快了許多)。
生長在光盤上的納米棒顯微圖。
國立臺灣大學物理學家Din Ping Tsai聲稱,該方案比其它處理污水的設備更加地有效。他建議類似的設備可以用于城市、工業和農業廢物的大型化污水處理流程。
一個"不太可能"的污水處理工具。
研究人員也會努力提升其效率和處理速度,或許可以通過光盤堆疊的方式實現。Tsai和他的團隊,將在10月6號的開始的"美國光學年會"上展示他們的發現(舉辦地點是佛羅里達)。
[編譯自:Gizmag , 來源:Optical Society]
推薦閱讀
據外媒報道,兩個月前,洛杉磯聯合校區宣布,他們將在2014年年底之前>>>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6/288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