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移動互聯時代毫無建樹的鮑爾默,在退休之前給微軟遺留下一個“設備+服務”的轉型戰略,被指“赤裸裸”拷貝蘋果。這種戰略和蓋茨時代純軟件(加互聯網服務)的模式大相徑庭,直到今天仍有許多業內人士質疑。富國銀行最近的分析報告指出,微軟拷貝蘋果的軟硬整合,實在是違背“應用和用戶數據為王”的行業發展趨勢,是倒行逆施行為。
眾所周知的是,包括亞馬遜、Facebook、谷歌、蘋果在內的網絡四巨頭,其每一個產品變革,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獲得盡可能多的用戶行為數據。傳統的按照點擊和顯示次數付費的網絡廣告模式早已過時,根據用戶海量數據、追求廣告的精準定位和投放,成為行業變化趨勢。
富國銀行分析師Jason-Maynard最近在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微軟的“設備+服務”轉型戰略應該修改為“軟件無處不在”。言下之意,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應該將在個人和企業用戶的軟件業務優勢,延伸拓展到移動設備上,成為一個覆蓋各種設備的應用軟件開發商。
這位分析師表示,在科技行業中,蘋果整合軟件硬件的垂直模式和純軟件純硬件的水平模式存在競爭。而當今的計算技術的變革,是從設備為中心轉向用戶為中心。科技行業的價值重心,正在從硬件、軟件轉向用戶數據。而移動應用軟件,掌握了大量的用戶數據,因此自然擁有最高的價值鏈地位。
這位分析師表示,微軟應該返回到水平模式(即蓋茨時代的純軟件模式),向各種設備上的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提供應用。
在移動互聯時代,微軟應該將軟件優勢拓展到移動設備上,這種“軟件無處不在”的戰略,將使得微軟避免被行業和用戶邊緣化的命運。
這位分析師表示,PC行業的萎縮殃及了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收入,但是微軟完全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的收入,獲得彌補。
實際上,在鮑爾默一手制定的軟硬整合路線上,微軟走的跌跌撞撞。第一個拳頭產品Surface平板,遭遇滑鐵盧,微軟單是因為庫存折損就損失了近10億美元。另外,微軟親自切入硬件業務,打破了和傳統硬件制造商(尤其是電腦行業)的生態平衡,形成了和過去的軟件授權伙伴競爭的局面。
需要指出的是,在執掌微軟之后的幾次重大業務轉型中,嚴重缺乏技術創新力的鮑爾默基本上采取模仿對手的做法,比如在互聯網業務上模仿、追趕谷歌(但時至今日距離谷歌差距越來越大),在移動互聯網市場則開始“赤裸裸”模仿蘋果。
而在即將走人之際,鮑爾默作出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的決定,在軟硬整合路線上越走越遠,微軟這條路是否走的平坦、是否會是一條不歸之路,將有待觀察。
推薦閱讀
感謝涂的投遞在上周哈佛舉行的一個活動中間,比爾蓋茨坦承,強迫用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26/28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