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總有點那么特別的意義,至少這天與美國科技產業的一家巨頭有著關聯:今年是谷歌成立15周年,而該公司近日還對其搜索算法進行了一些升級。作為谷歌的核心重頭業務,其搜索業務本在過去15年當中又經歷了哪些大大小小的變化?
在此我們不妨從10個事件來入手,以了解一下谷歌如何一步步從一家創業公司而演變成互聯網搜索巨頭。當然,我們所列舉的這10件事情,并不能說是權威性結論,更不能說已經總結得很全面,而且也沒有刻意對其重要性進行排序。
1、谷歌上線
我們肯定不能不提及谷歌搜索發展史的最大里程碑事件:谷歌的創立。在1997年到1998年期間,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塞吉·布林(Sergey Brin)開始著手在加州門羅帕克(Menlo Park)組建一家公司。數天之后,他們注冊了“Google.com”的域名。該服務背后的理念是,通過“googol”(10的100次冪)這個單詞,以顯示出該公司能夠將網絡上的所有信息加以有序管理,從而使用戶能夠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2、雅虎失策,谷歌得勢
直到2000年左右,谷歌在主流搜索產業的知名度仍相對很低。當時的搜索服務明星仍然是雅虎。自1994年創建以來,雅虎已成為老牌搜索引擎之一。其實也正是雅虎將谷歌“領進門”:雅虎同谷歌達成了一項合作協議。協議規定,雅虎放棄Inktomi搜索,谷歌成為雅虎的搜索引擎提供商。而15年之后兩年公司截然不同的命運,不免讓人吁嘆不已。
在雅虎同谷歌合作過程中,曾就多方面的事宜發生了分歧,其中包括技術專利爭執。2004年,谷歌同雅虎就涉及后者子公司Overtur的多項技術專利爭議達成了和解協議,當時谷歌向雅虎提供了270萬股A類股。而該和解協議的最終結果,卻是導致了谷歌AdWords網絡廣告業務的創建。
3、通過自助模式使搜索業務盈利
在Lycos、Ask Jeeves以及Excite等搜索引擎如日中天之時,這些公司是通過何種手段,以借助搜索用戶之手來盈利?其答案當然是旗幟廣告。上個世紀90年代,這種廣告格式非常流行。但一段時間過后,點擊旗幟廣告的用戶越來越少。在這種情況下,搜索引擎該如何實現盈利?
2000年期間,谷歌發布了AdWords產品,當時客戶為350名。在當時的廣告客戶看來,AdWords廣告方式可謂新奇無比:品牌廣告主無需再同廣告發行人溝通聯系以商討如何管理廣告事務,因為他們自己就能完成相關事宜,并由此而節省了大量時間、精力和開支。
更吸引人的是,AdWords還提供了個性化方式:廣告能夠迎合用戶的搜索請求,而不再是隨機出現在用戶面前。此外,谷歌還意識到,如果對關鍵詞采取競價方式,則谷歌的收益會更高。其操作模式是:廣告主的出價越高,其搜索關鍵詞出現的位置也就更好。
這種創意等于催生了一種新產業,導致雅虎和微軟也相繼跟進。事實上,這種模式也使谷歌的處境得以大幅改變:2012年期間,其網絡廣告總營收為425億美元。
4、微軟加上雅虎,其結果大于谷歌?
看到谷歌在搜索產業占據優勢地位后,雅虎和微軟于2010年達成了大規模搜索業務聯盟。協議規定,雅虎搜索算法和付費搜索平臺將由微軟提供,而雅虎將成為兩家公司全球范圍付費搜索廣告的“獨家銷售力量”。考慮到這種協議可能帶來的產業影響,美國和歐盟監管部門首先進行了審查再予以批準。
只是雅虎和微軟的這項合作進展究竟如何?外界對此尚沒能完全了解。但雅虎卻將合作關系延長了一年,并于2012年4月1日開始(不是愚人節新聞)。盡管如此,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出任雅虎CEO后,卻表示這項協議并沒有使預期中的市場份額或營收得以增長。
今年早些時候,雅虎對谷歌的敵意也有所好轉,并同谷歌簽定了一項“全球性、非排他性文本廣告交易”。至此,微軟和雅虎的合作關系也正式告一段落。雅虎應該對微軟說:“唉,真是不好意思啊!”
5、回擊網站排名不公指責
過去多年中,一直有不少公司對谷歌發出責難,稱谷歌搜索在對網站排名過程中,采取了欺騙手段,并對某些網站有所“偏愛”。對于諸如此類的指責,谷歌進行了回擊。
2006年3月,美國家長咨詢網站KinderStart對谷歌提起法律訴訟,稱谷歌操縱了“頁面排名”,并人為降低了KinderStart網站的排名。KinderStart認為,谷歌這種做法違反了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和謝爾曼反壟斷法案(Sherman Antitrust Act)的相應規定,并涉嫌“宗教和政治歧視”。
但這起官司最終被美國圣何塞聯邦地區法官杰米里·福格爾(Jeremy Fogel)不予受理。福格爾認為,原告未能提供有效證據,以證明谷歌在進行搜索結果排名時違反了公平競爭原則。此外,谷歌搜索引擎結果排序完全依據數學公式,故而不涉及任何人為主觀因素,也就更談不上壟斷。
其他公司則表示,谷歌涉嫌操縱網站排名事宜。在2011年9月美國參議院舉行的一次反壟斷聽證會上,Yelp首席執行官杰里米·斯托普爾曼(Jeremy Stoppelman)在作證時表示,各大網站務必謹慎處理好同谷歌的關系,因為谷歌是大量用戶的網絡入口。斯托普爾曼說:“谷歌強迫各類評論網站免費提供他們的內容,此舉有利于谷歌自家產品,消費者并不受益。然后谷歌會對自家產品持偏愛態度。”
對于谷歌操縱搜索算法并改變搜索結果排名的指責,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回應道:“參議員先生,我敢保證我們沒有操縱過任何事情。”
6、知識圖譜的崛起
目前平臺和大數據已是大行其道,任何產業內的主流企業都需要一些圖譜——Facebook擁有社交圖譜,Eventbrite擁有活動圖譜,LinkedIn正開發一款經濟圖譜(Economic Graph),而谷歌則擁有知識圖譜(Knowledge Graph)。
從諸如“中情局世界概況”(CIA World Factbook)、Freebase以及維基百科(Wikipedia)等處抓取信息,谷歌知識圖譜的工作模式,倒是同Ask Jeeves和Wolfram Alpha等搜索服務有些類似。一些人士此前表示,這個平臺也使谷歌進一步靠近語義學網絡。在語義學網絡中,搜索引擎應對查詢請求的要求更高,即搜索引擎必須理解復雜的請求,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字面意義。
外界估計,谷歌知識圖譜擁有超過5.7億個搜索量最多的數據點,其中包括人物、地點和事件等等,此外還有180億個相互參照點。谷歌已經將這些數據庫整合到大量服務當中,如Google Now服務等。
7、圖片搜索
從某種程度上講,如果你要在網上搜索東西,唯一可行方法就是用文字樣描述。但如果你有一張圖片,而希望在網上找到一張相同或相似的圖片,這時用文字就很難描述。2011年,谷歌發布了其圖片搜索產品:用戶能夠將圖片本身作為查詢請求。
這項功能適用于這樣的情況:用戶手上只有這張圖片,而沒有更多其他信息。谷歌就允許用戶提交這張圖片,然后向用戶返回與該圖片有著關系的各類結果。
8、讓人們在他們的網站上掙錢
在谷歌讓廣告主通過其網站來進行產品營銷的同時(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方式帶來的流量非常大),卻有一些東西被忽視掉了。2003年期間,谷歌發布了一款名為AdSense的新產品。通過AdSense,谷歌將其廣告業務由封閉系統向第三方網站延伸。
任何一家網站站主如果想賺錢,都可安裝谷歌AdSense而在自家網站上發布廣告,用以替代那些可能沒有多少人會點擊的旗幟廣告。谷歌負責此類廣告的管理、維護等事宜。而廣告主們也獲得了在高價值網站獲得目標用戶的新機會。如一名攝影人員登陸某網站后,看到的是佳能相機或攝影課程廣告,這也正是谷歌用意所在,同時也引起了廣告發行人的注意。
谷歌此前向各類互聯網服務提供了AdSense產品,其中包括內容、投遞、搜索、移動、域名和視頻等等。2012年,AdSense業務為谷歌帶來了28.8億美元的營收(約為該公司總營收的27%)。
9、壟斷爭議
對于谷歌在搜索市場占據壟斷地位的說法,人們并不會感到奇怪。事實上,美國政府幾乎因為此事而起訴谷歌。2013年期間,谷歌同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了和解協議,從而結束了長達兩年針對該公司搜索行為的調查,谷歌也因此躲過了一劫。
諸如微軟和Yelp等競爭對手一直在游說美國政府,希望能夠對谷歌提起法律訴訟。這些競爭對手稱,針對谷歌的反壟斷指控證據已經非常清楚。但正是由于這次和解協議,谷歌也避免了像微軟于1990年代那樣同美國政府達成妥協協議。正如《時代》雜志報道的那樣:“谷歌將作出一系列承諾,以對其搜索業務的一些運營方式加以調整。谷歌還必須接受人們對于其濫用智能手機專利而打擊競爭對手的指責。”
顯而易見,谷歌也不能免于被反壟斷調查。2010年11月,歐盟針對谷歌展開了反壟斷調查。歐盟競爭委員會副主席杰奎因·阿爾穆尼亞(Joaquin Almunia)給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發出了最后通牒,并要求他就歐盟認為谷歌在四個業務領域涉嫌壟斷事宜作出解釋。施密特已對此作出了回應,只是目前此事尚未得以解決。但谷歌本月早些時候提出了自家建議以試圖了結此事。
美國市場研究公司comScore此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7月谷歌搜索市場份額為67%,增長了0.3個百分點。而距離其最近的競爭對手微軟必應(Bing)相應份額為17.9%。
10、移動搜索
在谷歌發布所有的新工具、產品、設備和服務中,最為基礎的東西就是:各種各樣的數據會進入谷歌搜索算法當中,從而讓谷歌能夠提供針對性更強的答案。不妨看看我們所使用各類不同的搜索方式,如在臺式機的瀏覽器當中,或通過移動設備或應用來完成搜索。
谷歌是首批將搜索引入移動設備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已發布了針對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設備的應用。用戶也可在Android儲備上或通過Chrome軟件使用Google Now服務。谷歌高級副總裁阿米特·辛格哈爾(Amit Singhal)近日表示,谷歌剛成立時,人們要在互聯網搜索答案,唯一的方式就是使用臺式機。然而這種方式,卻不太適用于查找電影上映時間、行車路線以及諸如此類的事情。
用戶對于移動搜索也非常歡迎。美國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今年8月估算,在谷歌于美國市場所獲得的廣告營收中,將近五分之一來自移動搜索。簡而言之,移動搜索其實是多贏之舉:對于消費者、廣告主和谷歌都有利。
搜索活動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展示文本框,而變得越來越平臺化,并由知識圖譜提供支持,且整合到Gmail、書籍、YouTube、Google+、Docs甚至谷歌地圖服務當中。然而在此過程中,谷歌必須維持收集數據與其“不作惡”信條之間的平衡。雖然數據對于谷歌今后發展至為關鍵,且在很多情況下也有益于他人,但仍有一些用戶不希望自己的隱私信息被收集。
雖然谷歌已發布了相應工具和瀏覽器,并提供相應設置,使用戶能夠阻止谷歌收集信息,但消費者對于谷歌卻持懷疑態度。谷歌希望說服用戶,他們進行的搜索活動非常安全——當然廣告點擊是個例外。
推薦閱讀
三星成為全球消費電子產品一哥,不僅僅憑借好的產品,大筆行銷資金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盤點谷歌搜索業務10大里程碑事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0930/289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