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污染是炒菜引起的的投遞
今天回過頭去看第一代Android的模擬器,其實就是一個諾基亞E61/E71的翻版。可以想象,如果2007年Steve Jobs沒有發布iPhone,Android手機恐怕就長成這樣了。
Google曾經爭辯說,早在iPhone發布之前就在開發Android了。這確實是事實。Android的創始人,Andy Rubin在2003年10月創立了Android Inc.公司,到2005年8月Google收購了Android Inc.,Andy Rubin成為Google的Android部門負責人。在Google收購時,Andy Rubin僅完成了一套為移動設備定制的Linux內核,到Google之后,他找到了專門搞虛擬機的Dan Bornstein,Dan Bornstein負責開發了后來的Dalvik虛擬機。到2006年底的時候,Android系統已經基本具備雛形了,不過從下圖就可以看出來,在2007年1月Steve Jobs展示革命性的iPhone之前,Google對智能手機的想象還是E71的樣子。
即便在iPhone發布之后,Google也并未認識到觸摸屏所帶來的革命性體驗。iPhone發布之后,Google在媒體上諷刺說“人們不會想要一個連鍵盤都沒有的手機。”Google與HTC合作推出的第一款正式的Android手機HTC G1仍然堅持帶有鍵盤:
不過隨著iPhone的流行,Google終于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到HTC G2發布時,就把鍵盤去掉了。當然Google也不用一個人慚愧,MOTO也曾堅持在智能手機上加上鍵盤,Milestone這款手機還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一度讓MOTO認為“加回鍵盤是對的”。不過到今天大家終于明白流行的趨勢是什么了:更大的屏幕、更薄的機身,額外增加厚重的鍵盤只能滿足小眾用戶的需要了。
其實iPhone也并非是觸摸屏手機的發明者。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有很多的PDA設備了,不過它們都是電阻屏,用觸摸筆操作。比如說下面這個樣子:
由于觸摸筆很容易丟,所以這些廠商都非常人性化地在包裝盒里還帶了備用的觸摸筆。微軟在這個領域做了很多年,當時它為這些設備推出了Windows CE操作系統,后來又進一步推出了Windows Mobile(這就是今天Windows Phone的前身)。從剛開始微軟為這些設備所起的名字——Pocket PC就看得出來,微軟其實是沿襲了自己在PC上的思路,以為智能手機就是小一號的PC。所以Windows CE也好,Windows Mobile的早期版本也好,就是一個縮小版的Windows,“點擊鼠標”變成了“點擊觸摸筆”,“點擊鼠標右鍵”變成了“長按觸摸筆”,曾用過這些手機的朋友可能還記得用觸摸筆去點擊小屏幕上的窗口關閉按鈕X時費勁的樣子。
我們確實可以說,iPhone的幾個核心元素——觸摸操作,大屏幕,智能操作系統,都不是Apple獨創發明的。但我們不妨再來回顧一下2007年第一代iPhone的發布會:
Steve Jobs在發布會上先回顧了以往所謂“智能手機”的不足,然后指出了iPhone的創新。確實,每個技術點都不是獨創,但如何把它們整合起來達到最佳的用戶體驗,這就是Apple的價值所在。很多人往往只能看到一點技術上的創新(包括Google的工程師們也是如此),卻忽視了整體用戶體驗改進的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Steve Jobs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創新者。如果沒有他的貢獻,我們到今天用的,恐怕還是像E71那樣的手機。
推薦閱讀
Nexus 5并未搭載MEMS攝像頭 第一批貨被OPPO預訂了
早前有傳言稱Nexus 5將搭載DigitalOptics公司的MEMS攝像頭模塊,即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歷史回顧:如果沒有iPhone,Android會長成什么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1009/289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