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諾貝爾獎塵埃落定,當人們都在談論著才華和運氣的時候,我卻想談談一個稍顯俗氣的話題:這些功成名就的獲獎者是如何花掉上百萬瑞典克朗的獎金?縱觀近年來的諾獎得主,不論研究領域和國別的差異,買房竟是很多人不謀而合的選擇。在1993年和他人分享生理或醫學獎的美國科學家菲利普·夏普,就出手闊綽地買下一幢具有18世紀古典風情的別墅。
獲得2001年物理學獎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沃爾夫岡·凱特納也用獎金買了套房。他曾說,因為一半的錢都用于交稅了,所以基本也沒剩下多少。有些諾獎得主認為,與其把獎金繳稅給政府,還不如用做慈善。尤其是獲獎者大多為政治人物或國際組織的和平獎,例如,2009年和平獎得主美國總統奧巴馬和2012年和平獎得主歐盟都將獎金用于慈善。還有部分諾獎得主想得開,把錢花在業余愛好上,比如2001年生理或醫學獎得主保羅·納斯,用獎金購置一臺動力強大的摩托車,并投資一架飛機嘗試飛行。
面對這筆不菲的獎金,不少文學獎得主表現得十分低調。瑞典的文學獎專家安娜·古恩特道破其中的辛酸,“對有的得主來說,獲獎意味著經濟獨立,可以自由寫作”。
或許最令人欽佩的答案來自于2012年物理學獎得主塞爾日·阿羅什:“我還沒怎么想過怎么花獎金,我的時間不夠用。”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這樣一個死板的答案,竟然是一個以浪漫著稱的法國人給出的。
土豪也有科幻夢
不是所有土豪都會搖著金色手機招搖過市,或者忙于建造巨型游艇和購買私人小島。你滿懷期待地打招呼:“土豪,我們做朋友吧!”他們八成會不屑地白你一眼,然后樂顛顛地燒錢去實現自己的科幻白日夢。
俄羅斯億萬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就是其中之一。他耗費巨資雇傭了至少30名科學家,研究如何讓人類的大腦在脫離身體后仍然存活,然后植入在人工智能控制的虛擬人身上,就像電影里的阿凡達一樣,永生不死。盡管有神經學專家質疑這個想法不切實際,但誰也擰不過土豪花錢不眨眼。
來自澳大利亞的礦業大亨帕爾默是個史前巨獸愛好者。他希望造現實版侏羅紀公園,今年他從中國定制了100只機器恐龍,將和其他機器恐龍組成世界最大恐龍主題公園。谷歌的兩位超級富翁佩奇和施密特的野心更大,他們想將太陽系中的豐富資源“掠奪”過來,還和著名導演卡梅隆等一道資助“調查并最終開采”近地小行星有用礦物的計劃。
沒人能阻止土豪們去做夢,只不過金錢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但未必能產生偉大的科學發明。那些勤勉的諾貝爾獎得主,大部分不掌握令人炫目的財富,只是在通往科學文明的路上,大膽地設想,腳踏實地前進。
葬禮舉辦在太空
無論是登頂榮譽高峰的諾獎得主,還是揮金如土的富豪們,都要平等地面對一個永恒的問題:死亡。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生的旅途不會隨著死亡而停止。對于那些畢生追求太空旅行的人們來說,如果在世時沒有機會,在他們百年后仍然可能飛向太空。
最近,英國一家名叫Alba Orbital的公司正在銷售太空葬禮,他們用微型衛星將裝有骨灰的小盒送入太空軌道。這一創意最早源于1997年,科幻電視連續劇《星際旅行》制作人金·羅丹貝利的骨灰被火箭送上浩瀚蒼穹。自此以后,數以萬計的人效仿羅丹貝利,選擇太空作為自己的最后歸宿。
一直以來,太空葬禮的價格不菲,將平民擋在門外。如今,PocketQube商店的出現,降低了微型衛星的制造門檻。研究人員、制造商和無線電業余愛好者,可以在這家商店買來零部件動手組裝衛星,甚至還能找到一枚運載火箭。這使得毫無衛星制造背景的Alba Orbital公司,也開始在太空業尋找商機。他們提供的太空葬禮服務價格大約為2000美元。而在地球表面買一塊墓地可能要遠超這個價錢。
一位替丈夫選擇太空葬禮的婦人說:“當我思念他時,我可以仰望夜空”。越發普及的微型衛星,正在幫助普通人實現這個詩意的愿望。不過,另一個問題隨之出現,有民眾擔憂這可能增加太空的負擔。媒體報道稱,聯合國正在醞釀出臺規范太空葬禮的相關規定。
推薦閱讀
據外媒報道,今日,谷歌公司宣布,Chrome開發者峰會(Chrome Dev Summ>>>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科學家拿了諾貝爾獎金如何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1016/29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