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往往要頻繁使用個人信息,比如買房買車、銀行取款、入住酒店等等。個人信息使用次數越多,相應的泄露風險就越大。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似乎成了“公開的秘密” 。
本周,國內網絡安全漏洞監測平臺“烏云”發布報告稱,如家等大批酒店的客戶開房記錄因被第三方存儲和系統漏洞而泄露,酒店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碼、開房日期等敏感信息一覽無余。還有發生在本周的,東航等航空公司被指泄露乘客信息導致多名消費者遭詐騙事件,引發輿論對個人信息安全的熱議,
朱女士10月4日購買了一張由上海浦東飛往大連的機票,由南方航空的CZ6524航班執飛。就在起飛前一天晚上十點多,她收到了一條106開頭的號碼發來的短信,類似于銀行或者航空公司使用的短信平臺號碼。
這條短信顯示,CZ6524航班因飛機故障取消,需要乘客與其聯系辦理退票手續,短信提到退票需要收取手續費和工本費,還附上了一個400開頭的“客服電話”。朱女士與這個“客服”電話聯系上后,對方以“系統升級”為由,要求其提供儲蓄卡的號碼,稱是用于退款和收取手續費。
朱女士提供銀行卡號后,對方很快多次發來了信息,是支付寶的交易進行提醒,要求朱女士提供驗證碼。在“客服”的不斷催促下,朱佳報出了驗證碼,完成了一筆轉賬。
交易完成后,朱女士很快意識到,她并非是這筆轉賬的接收方。相反,她通過支付寶從銀行卡上轉出了2000元錢,當時想挽救都來不及了。
不僅是朱女士,上海的吳先生在與“客服”取得聯系后便要求對方幫助他直接退票,直到第二天航班飛走后他才意識到,航班根本沒有因天氣取消。另一位在南航訂票的乘客也遭遇了類似情況。
目前,民航局消費者投訴事務中心證實,已經收到了幾十位遭遇這類詐騙的乘客投訴,涉及南航、東航、山東航空、深圳航空等多家國內知名航空公司。而且案例還在不斷增多。
接到多位消費者投訴后,航空公司的回應出奇的一致:航空公司本身不可能提供信息,詐騙短信也并非來自于航空公司,因此不予備案,但“會協助警方的相關調查”。
消費者入住酒店 開房記錄遭泄露
國內網絡安全漏洞監測平臺“烏云”日前發布報告稱,由于浙江慧達驛站網絡有限公司開發的wifi管理系統的服務器存在安全漏洞,導致如家、咸陽國貿大酒店、杭州維景國際大酒店、驛家365快捷酒店等客戶的實名認證信息大量泄露,包括客戶的姓名、身份證號、開房日期等。
據了解,這些酒店的客戶登錄酒店wifi網絡時,需要提供實名信息,這些信息就存儲在wifi管理系統的服務器上。但是認證用戶名跟密碼是明文傳輸的,各個途徑都可能被嗅探到。然后用這個認證信息,就可以從他們數據服務器上獲得所有酒店上傳的客戶開房信息。
專家點評
個人信息為什么如何透明?是誰泄露了我們的信息?消費者如何防范自己的個人資料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包華、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鄭傳鍇做客節目,就信息泄露一事發表觀點和看法。
包華:很多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是因為我們在辦事情比如說買機票和訂酒店的時候是需要實名的,實名交易的本身其實就是為了保護交易安全,這是它的初衷,也是實名制的一個目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來講,因為實名制的信息存儲、復制、使用非常便捷,所以容易出現泄漏,而且這些信息其實跟個人的資產權益包括人身權益直接相關,所以我認為在強調實名制的同時,應該為實名制這項制度提供一個基礎,這個基礎就應該是權益保障,我們應該在保障先行的情況下再來說實名制的好處。
鄭傳鍇:首先,我們不能因噎廢食,需要辦理的業務肯定還是要辦理的,只能說我們在辦理的過程當中要盡量避免個人信息的泄漏。第二,如果發現個人信息泄漏,要及時主張自己的權利,包括要及時報警。
推薦閱讀
知名美國報業USA Today今天發表評論文章《Apple loses some of its m>>>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透明的互聯網時代:個人信息成“公開秘密”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31021/291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