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能源局和環保部聯合發文,2014-2015年在全國建設120個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供熱示范項目,其中民用供熱面積逾600萬平方米,工業供熱逾1800噸/小時。預計總投資達50億元,建成后將替代化石能源供熱120萬噸標煤。目前我國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存在較多的問題,未來后續政策的扶持及調整有望使得我國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獲得突破。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十一五”期間,我國的生物質能發電累計投資額逐年上升。2009年,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額為452億元,同比增長30.3%,2010年,我國生物質電廠累計投資總額586億元,同比增長29.6%。2011年,我國并網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159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89%,其中并網生物質發電裝機436.39萬千瓦,約占8.46%。
我國生物質發電廠投資構成(單位:%)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2年我國發布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物質能發電裝機容量規模確定在1300萬千瓦。據有關專家推算,130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意味著,“十二五”末要增加500至700個生物質能發電廠。依此推算,我國每年要新建100-140家左右生物質發電站,以2012年上半年發改委核準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才20個,建設任務艱巨。
相比于中國,西歐國家已有20多年生物質發電的經驗,掌握了核心的研發能力及高效的生產技術。在鍋爐關鍵技術方面,目前主要靠引進,在爐型等方面難以滿足我國發展現狀。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我國應加快技術創新,自主研發適合我國國情的鍋爐設備,盡早擺脫受制于人的困境。
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已展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隨著火電建設市場的逐漸萎縮,電力設備制造商不應忽視生物質發電產業對相關設備的需求,雖然生物質發電項目個體裝機容量并不大,但從全局來看,項目對設備的需求總量卻很大,蘊藏著巨大的發展商機。由于目前生物質發電在中國剛剛起步,國內沒有現成的運營企業可供借鑒,國家在生物質發電企業的工程設計、施工、調試、運營管理等各環節尚未出臺相關規范和標準,這給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提出了難題。
中國生物質資源雖然非常豐富,但極具特色的中國國情,使燃料供應體系建設要比國外復雜的多,特別是目前中國缺乏與燃料收、儲、運系統相配套的技術裝備,很多資源不能實現大規模開發利用,急需加快研制開發與生物質發電配套的用于采集、運輸、加工、儲存的農林機械設備。以一個2.5萬千瓦的黃色秸稈生物質電廠為例,所需燃料收、儲、運設備投資約4000萬元。國內農機制造業積極參與燃料供應體系的建立,加快投入采集、運輸、加工、儲存等農林機械設備的研發與制造,既可以加快提升中國農機制造業水平,同時也會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我國在對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耕地占用稅等主要稅種方面優惠政策還不夠明晰,申請享受財政貼息及燃料收、儲、運設備的農機補貼等優惠政策難度較大,造成這一產業起步階段困難較多。
近期發布的生物質供熱示范項目建設規劃鼓勵引進專業從事生物質供熱的企業進行投資、建設和運營,并要求項目規模不低于20t/h(14MW,單臺不小于10t/h),同一縣級行政區或工業園區由同一個企業建設經營,投產并驗收合格后將通過可再生能源基金提供補助。此外還特別規定了此類項目的排放水平,基本參照2014年新版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新建燃氣鍋爐的限值,僅煙塵限值高出10mg/m3。
2014年初,能源局已確定生物質鍋爐供熱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并計劃組織編制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此次示范項目建設計劃的出臺,表明政府對生物質供熱的肯定,奠定了行業發展的基石。據預計,未來國家能源部以及環保部還將出臺具體的行業標準(如建設、排放和監測等方面)以及補貼政策。生物質能行業將有望突破現有發展瓶頸。本文作者:歐陽新周 (前瞻網資深產業研究員、分析師)
請尊重版權:本文知識產權歸前瞻網所有,轉載請標明來源。
推薦閱讀
2013年我國智能家電的產值已經達到1000億元,到2020年智能家電設備的產值將有望達到8000億元。智能家電作為智能家居產業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看,2020年我國智能家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生物質供熱示范項目建設規劃出臺 生物質能行業將迎來突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40717/29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