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用手機,可是又多少人見識過一部手機是如何生產出來的呢?各式各樣的零部件從全球匯集,經過富士康等代工廠一系列流水線,最終組裝成為一部可以上網、通話的設備。
借著小米開放參觀米4生產線的機會,我才有機會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走進廊坊富智康近距離參觀手機制造的流程。這是廊坊富智康(廊坊這個廠區叫富智康,而不是常見的富士康)第一次向媒體開放參觀。我們當然不是找張全蛋,也不是為了做社會調查,而是為了見識現代工業流程。參觀了 SMT 和板測流程、米4組裝車間、小米鋼邊框的加工等流程。

SMT 是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流程。進入參觀需要穿戴頭套、防靜電工服、鞋套。SMT, 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 表面組裝工藝,是目前最流行電子組裝技術。首先是打印電路板(PCB),然后錫膏將處理器等芯片粘貼到 PCB 上,回溫固定。整個流程完全自動進行。

工人主要負責監控設備的正常運轉等。看到她手上佩戴的手表了沒?那不是什么智能手表,也不是運動追蹤手環,而是專門的防靜電手環。

主板四塊一起加工,經過 SMT 流程之后,在放大鏡之下初步檢查。之后就是分割和一系列更為復雜的檢測。

主板檢測中的一步。
參觀了自動化最高的 SMT 和板測流程,接下來參觀的是人工程度最高的組裝車間。

這就是米4 移動4G 版本的一條組裝線。在這條線上,屏幕模組、主板、外殼等各種組件通過一道道工序組合成完整的手機。在組裝流程,富士康還為米4設計了兩款硅膠保護套,防止組裝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外觀磨損。然后經歷一系列聲音、攝像頭、讀寫等測試,刷入指定的 MIUI 系統。貼入網許可等。

經過自動封裝機。完整包裝的手機就出現我們面前。為了實現封裝的緊密和完美,生產線上配置了自動封裝機,替代原本的手工封裝。組裝線上類似的自動化改進還有很多。

一箱箱的中國移動4G 版米4。目前廊坊富智康米4月產能將達到180萬。這一層有6條這樣的生產線在運轉,整棟樓都是在生產小米,富智康廠方給這棟樓起名『小米大樓』。整個廊坊富智康在過去的三年里,代工了3700萬部小米手機(包括幾代小米手機和紅米系列)。
經歷安靜的 SMT、組裝車間。下面參觀的是最吵鬧、也最有工業味道的流程,小米鋼制邊框的生產過程。
小米曾經在《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里展示過生產過程。

現場可沒有那么唯美。哐哐哐的沖擊噪音,工人都需要佩戴隔音耳塞。


下料、拉伸、粗鍛、精鍛,一系列沖孔整形后,才會進入下一個環節。把所有中間的部分全部銑削(去掉那290克),僅留下邊框部分。為什么打那么多孔?定位、應力等復雜的原因。


邊框初步成型。


還要用激光燒去天線部分上面的PVC,因為它是導電的會影響信號。然后還要通過儀器測試邊框上天線信號、手工檢測邊框有沒有磨損劃傷。
據富士康介紹,我們上面所參觀的四個流程,才占到總流程約10%,余下的90%仍隱于神秘之中。雷軍去視察生產線,花了7個多小時也沒有看完全程。一支米4要在富士康經過130多位工人和更多機器的加工檢測,才能出廠。
而富士康正在努力加大自動化程度,一方面為了更精準和穩定,畢竟有些工作人工做起來難免有偏差;還因為『缺工人』,現在招工都已經招到新疆和西藏了。富士康目前生產線自動化水平為20%,明年的目標是提高到40%,生產線上的諸多自動化機器,是由富士康自動化研究團隊自研完成。
對于外界的質疑,富士康最不開心的是『饑餓營銷』。在他們看來,己方已經是盡可能地開足馬力生產,為了理順生產流程,『恨不得睡到生產線上』。黑色版米4 發布晚,也是因為最近才克服了生產困難。

在廊坊富智康隨處可見小米的影子,這里實際上就是小米的后方,小米有個5人小組常駐監督生產流程。今年7月在米4發布會上雷軍曾經公布向富士康和赫比分別投資12億和7億,用于新增設備。短期來看,小米沒有自建工廠的打算,那么就需要安穩后方。讓廊坊富士康首次敞開大門,也是小米在宣示對生產的控制能力。
圖片來自 富士康
推薦閱讀
2014年11月21日由梅花網主辦的梅花傳播業大展在上海圓滿落下帷幕,本次大展旨在向媒體、營銷服務商以及廣告主展示傳播業的年度變革與進步,在傳播領域上下游企業之間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去了富士康,才明白生產手機流程多復雜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41130/29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