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奧迪推出了按需租車計劃Audi On Demand,只租不賣,我在文中也提到了同樣想做電動汽車共享出行的Ucar,對這類沒有自有車輛的非主機廠創業公司來說,它們要切入這塊市場首先要解決車輛來源的問題,目前Ucar的車源主要通過商業客戶(汽車廠、經銷商集團)、自購和個人電車共享的方式獲取。而這類創業公司建立各自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方式倒也趨同:一般是提供汽車共享運營解決方案;說大白話,就是建立針對汽車共享做過優化的車載系統。
Ucar創始人王愷告訴36氪,目前Ucar的目標客戶群體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的B端客戶和C端客戶,其中B端業務致力于提供政府公車改革和企業用車的相關服務。至于C端,王愷告訴我,Ucar對C端用戶又做了兩個群體劃分,一類是以本地居民為主的長居群體,Ucar希望為其提供居住地、工作地、交通樞紐、商圈和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服務;而短居群體則以游客為主,Ucar希望為其提供在交通樞紐、景點、酒店之間的服務。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下Ucar在三亞的打法,三亞是個旅游城市,出入游客正適合Ucar對于短居群體的劃分。王愷告訴我,他們在三亞成立了租賃公司,牌照采取的是租賃和自申兩種方式,目前在三亞已推出了接送機的約租車產品,鑒于這會兒Ucar還沒有自己的車載系統,這個約租車產品的流量主要來自于攜程去哪兒這樣的OTA平臺,根據平臺不同,Ucar采取了人工派單和司機搶單兩種方式。至于電動車最基礎的充電問題,在三亞還需要靠自建來解決。
在服務模式上,王愷稱他想象的最終情況是實現自主取還車,即通過后臺調度系統和車載系統實現用戶按需就近自助取車、任意地點還車。當然了,現在的Ucar還處于人工服務階段,而且是提供代駕的約租車服務(這是不是就類似于專車),在下一個階段,王愷的希望是實現人工服務與車輛自主服務并行,即Ucar會提供代駕約租車和自駕服務,并最終實現無人取送車。
目前,Ucar已與北汽新能源、龐大集團、恒譽汽車租賃、易卡以及某上市公司等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已獲取接近 3000 臺電動汽車供應承諾,并開始部分實際運營。同時,Ucar還與北汽新能源合作,他們聯合做了一個個人電動汽車平臺化共享計劃,后續希望可以轉化約15-20%的個人車輛納入Ucar共享車輛儲備。
另外,Ucar還與中國普天、特銳德、國家電網合作,以開發現有電樁資源、與合作伙伴配建兩種方式解決充電問題。此外,Ucar還與蜻蜓停車、機場、萬科、SOHO、保利地產、綠地集團等合作改善提車問題,保險方面有人保、平安等合作伙伴。OTA渠道除了那會兒提到的攜程去哪兒,還有同程、途牛和馬蜂窩。
據王愷介紹,Ucar的自有車載系統將于6月份上線。用戶可通過手機實現車輛定位、開鎖、啟動、計費結費、鎖車還車等一系列動作,實現自駕用車過程中的無人值守自助式服務。至于約租車服務,這個車載系統能夠通過后臺算法進行車輛派單,實現訂單、車輛的最優匹配。
盈利模式則有共享出行服務收入和車載系統的本地化信息服務收入、廣告收入等。
推薦閱讀
去年的暑期檔,貓眼以9.9元的低價(《變形金剛4》)拉開了電影票在線選座的“世界大戰”(珠影董事長趙軍語)。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戰場里不斷涌現出新的玩家,特別是近半年來BAT三巨頭也已紛紛入場,戰端已從群雄割據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汽車分時租賃平臺Ucar:只租不賣的“造車”模式的又一個參與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50616/296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