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移動互聯網起步早、發展快。早在2003年左右的功能機時代,日本的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手機電視、手機錢包等功能已經廣泛的應用。
2004年,日本政府提出了“U-Japan”戰略,物聯網技術已被包含其中。從自動售貨機、交通運輸,到物聯網支付等領域,日本的運營商都與行業的大客戶實施了諸多成功的應用。
據美國最大的風險基金KPCB(凱鵬華盈)統計,2014年,日本的移動互聯網人口已經超過1億,滲透比例高達78%。App Annie 數據顯示,在2013年10月,iOS App Store和Google Play月度收入排行榜上,日本首次超過美國成為消費最高的國家。如果按照人口比例來算,日本市場的人均消費額是美國市場的3倍
日本專注移動端廣告代理的第一大公司CyberZ的董事青村陽介向騰訊科技透露,2014年,整個日本的移動端廣告市場是30080億日元(約1500億元人民幣),這是2013年的1.6倍。
截至2014年底,國內月戶均移動數據流量(DOU)為210MB,而全球每月人均流量約為270MB,其中,韓、日、美三國人均月流量居前三甲,均已進入GB時代。
從流量的業務結構來看,我國移動數據流量主要以瀏覽下載和即時通信業務為主,移動視頻類業務流量占比不足20%。而韓、日、美三個國家視頻業務的流量占比較高,其中,美國移動視頻流量占比高達80%,而韓國和日本也均超過70%。
可見,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仍處于培育期。與全球情況相比,我國移動數據流量消費仍處于起步階段。
進入4C時代
10多年來,移動互聯網技術從零開始,不斷創新,已經逐漸形成了以內容(Content)、社區(Community)和商業(Commerce)為一體的3C格局。在此格局下,移動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素有日本移動互聯網之父的夏野剛,也是長城會日本董事長曾表示,移動互聯網創新的步伐不會局限于3C的范圍。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等載體出現并完善之后,移動互聯網將進入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等為代表的物聯網以及機器人時代。移動互聯網也從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進一步擴展至人與物的連接,物與物的連接。在這個萬物皆移動的新紀元里,連接(Connection)將作為移動互聯網的第四個C進入人們的生活。老子曾經說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天的移動互聯網,已進入了“移”生萬物的階段。
其實日本的移動互聯網之所以能夠領先世界,主要有以下原因:
客觀上,日本大多數人上班所用的交通工具為地鐵和通勤客車;并且平均每人花在上班途中的時間為70分鐘;手機成為這些人消磨時間的主要工具。而日本的3G和4G網絡覆蓋率很高,流量資費相對較低。
主觀上,日本的“網絡服務—終端—平臺—業務—渠道” i-mode模式是一個完美的閉環。為日本移動互聯網發展積累了重要實力。這個模式之下,連接成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要義所在。
而泛娛樂產業的全球化合作則是日本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另一趨勢。這不僅僅局限于分發與發行,更多的企業看中以IP為中心的娛樂全球化創新。日本移動互聯網正在以手游為中心,向文學、影視、動漫等泛娛樂行業逐漸延伸。
推薦閱讀
摘要:愛爾威電動平衡車款式眾多,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特點,每一款產品都有自己的風格,選擇適合自己的愛車,愛爾威給你更多選擇。 很多電動平衡車用戶都知道愛爾威的優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關于日本移動互聯網 你知道多少?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0150713/29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