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一則“東北女孩怒斥北京號販子”的新聞引發社會關注,“掛號難”擊中了幾乎每個人的就醫痛點。這一話題的熱度一直持續到了正在進行的2016年全國兩會上,如何破解掛號難、看病貴兩大難題,推進醫療供給側改革,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醫療衛生改革2016年的工作部署提出了14項建議,其中不少與醫療供給側改革密切相關。比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協調推進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擴大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城市范圍,協同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藥品流通等改革;鼓勵社會辦醫,發展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等。
“應該用同樣重要的力量投入到醫療服務的供給側改革”、“政府負責提供基本的醫療衛生服務,保證社會公平公正;同時,多元性的、高端的服務要開放市場,讓社會資本、甚至外資進入”,鐘南山、黃潔夫等明星代表委員,紛紛在兩會期間就醫療供給側改革建言獻策。
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在接受采訪時也透露,接下來醫改重點將在全國推廣互聯網醫療和團隊醫療,利用“互聯網+”,增加公眾向醫生咨詢的渠道。“互聯網+醫療”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被提到臺前。
事實上,早在去年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概念提出以前,以春雨醫生為首的國內領先移動健康管理平臺,已開始探索醫療資源的變革之路——在醫療資源有限且不均的情況下,利用移動互聯網手段,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資源使用效率等手段,有效的提升了醫療資源供給能力。
》結合線下 推動分級診療
在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醫療衛生改革的內容中,分級診療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有專家直接坦言“分級診療建立之時就是中國醫改成功之日”。確實,遵循疾病的輕、重、緩、急而提供不同的醫療服務,有序化就醫才能真正緩解大醫院常年的“戰時狀態”。
在國家層面不斷進行試點、推動的同時,移動互聯網醫療平臺也以自身特點響應著政府號召。以春雨醫生為例,自2011年首創移動“輕問診”模式以來,該平臺已積累9200萬用戶、42萬醫生。在這個目前覆蓋人群最廣的醫患交流平臺上,每天,有超過33萬個 “身體不適”到“去醫院”之間的問題得到專業醫生的回答。可以說,春雨醫生平臺上的“輕問診”,是分級診療的一個重要補充。
除了在線上發力外,春雨醫生、丁香園等移動互聯網醫療平臺也探索線下醫療資源的落地。一周前,春雨醫生與武漢硚口區衛計委合作打造的春雨診所開始運營, 除了讓武漢市民可在社區享受三甲專家的醫療服務外,這些專家還將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幫帶教,成為春雨醫生利用移動互聯網手段推進分級診療的重要方式之一。
》聯手商保 補充支付體系
利用互聯網使增強了醫療服務的可及性、解決了部分可以線上解決問題,但是“看病貴”仍需找出破解方式。業內人士認為,在醫療機構整體改革的大背景下,服務費用的上升是大勢所趨,但價格上升后全國性的醫療服務價格標準并未建立,醫保的控費能力也極其粗放,相當一部分地區的醫保已經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或許可以作為支付體系的有益補充。近10年來,高端健康險獲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市場規模過小無法獲得大發展。隨著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支付方將支撐優質醫療服務的成長,也增加了供給。全國人大代表郭啟勇就此提出,可基礎上鼓勵由企業、個人或政府出資建立商業保險機制,對于疑難雜癥和高額醫療費用進行補充保險,彌補大額醫療支出的費用。
所幸,移動醫療企業已經認識到商保的重要價值。去年11月,春雨醫生宣布與人保合作,通過努力完成新醫療生態的最后一公里。“在控費方面,春雨的優勢就在于我們手里掌握著大量關于醫療行為的數據。”張銳曾對媒體表示,“而且,我們現在已經推出的私人醫生服務,很大程度上已經具備了保險的性質。它就是幫助用戶加強健康管理,來降低醫療費用。”
此外,春雨醫生近期還開展了與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合作,研究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來幫助糖尿病患者進行健康管理,并著手打造高血壓患者全流程服務,從源頭抓慢性病控費。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在政府與移動醫療企業的共同努力下,當下“看病難”、“看病貴”的就醫難題、糟糕的就醫體驗,能夠得到有效的解決。
推薦閱讀
靈云平臺讓每一家金融企業都擁有人工智能能力 靈云科技3月10日消息:近期,捷通華聲宣布推出靈云全智能能力平臺,致力于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進程,讓每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兩會熱議“互聯網+醫療”,春雨醫生助力醫療供給側改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29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