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時代來臨,新生代父母對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關注明顯呈上升趨勢。雖然“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被很多人吐槽,但面對目前早教/興趣班市場的魚龍混雜的狀況,對嬰幼兒教育方法和內容有急切需求的家長還是有些無所適從:昂貴的學費、短期內看不見明顯效果、奔波的疲憊……早教/興趣班,真是“想說愛你不容易”。
❉什么時候該報早教/興趣班?
現在的家長都意識到了對嬰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看到,每到周末,父母基本都會帶著寶寶滿城區地奔波去上早教/興趣班,有些家庭甚至會報4、5個班讓寶寶明星似的“趕場”,生怕遺漏了哪一項的訓練而耽誤了孩子的智力開發。可奔波的勞苦、無法馬上體現的效果,以及寶寶辛苦得讓人心疼的樣子,也讓很多家長困惑,什么時候該上早教班呢?

據寶寶樹對近萬用戶“對待早教興趣班態度”的調研報告顯示,28.5%的用戶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開始思考早教課/興趣班的相關問題。而且大部分家長想從早教興趣班獲得教育開發的內容和方法。

❉早教/興趣班到底學什么?
那么,家長都希望孩子在早教/興趣班學到什么呢?目前市面上的早教/興趣班,有針對嬰幼兒的爬行、游泳、思維訓練、親子游戲、邏輯培養等課程,還有一些針對學齡前的課程設置,號稱對孩子“幼升小”有提升作用,讓家長感到眼花繚亂。甚至很多機構為了讓家長看到量化的明顯結果,不惜采取“揠苗助長”的課程安排。
此次調研報告顯示,一半以上用戶最希望通過早教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其次是開發智力和培養社交能力,占比均為48.2%;從家長年齡上來說,70后家長希望通過早教培養“動手能力”的用戶占比高于其他人群,而80后、85后家長則傾向于培養“豐富創造力/想象力”,希望培養孩子才藝、學習文化知識的95后用戶多于其他年齡人群。

兒童教育專家表示,家長要避免陷入“早教就是早期教育”的誤區。早教/興趣班的設立及課程的設置,主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進行身體、性格、習慣、思維、感知等各個系統進行全方位開發。合理的課程設置可以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讓孩子更好地、更符合年齡特質地成長和發育,增強表達、判斷、溝通、協調等各項能力。同時家長能夠從學習過程中了解孩子在不同階段的特征,從而有針對性地去引導。這些效果都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持續釋放表現出來的,難以用量化的、分數考核性質的標準來評判。
而且,僅僅依靠孩子在早教機構每周一次或兩次的課程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家長要更多參與進課程中來,和進行更多互動和共同協作,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強化和引導,才能讓科學的教育方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早教興趣班該誰來選?怎么選?
據統計,近年來國內早教機構數量已猛增至數十萬家。市場廣闊、門檻較低、監管缺失都讓整個早教市場比較混亂。
調研顯示,用戶(父母)年齡越小,讓孩子上早教/興趣班的個數越多。不過與此同時還有一種比較可喜的現象,調研用戶中41.4%的家庭由孩子自己做主選擇上早教/興趣班,這個變化非常重要。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讓孩子參與選擇早教/興趣班決策的過程對于判斷、思考能力都有很好的鍛煉,而年輕父母能夠給孩子更多自主權,也體現了對孩子的尊重、理解及支持,對孩子完整人格的塑造有積極作用。家長可以先帶寶寶上體驗課,如果寶寶表現出非常濃厚的興趣和意愿,就尊重孩子繼續上,如果寶寶極度抗拒,一定不要勉強。
早教/興趣班一定要根據寶寶的個性來選擇,不要人云亦云。硬件良好、師資雄厚和理念先進是選取標準的一些方面。但是在實際體驗中,對老師及服務人員的考核才最為重要。教育本就是“以人為本”,人是最為關鍵的因素。盡管早教/興趣班對孩子有這樣那樣的好處,但總得來說,教育的關鍵還是在家庭,父母要把自己當成孩子最重要的老師。
推薦閱讀
由大朋VR與英國Steel Media主辦,愷英網絡、奧飛游戲聯合贊助的首屆中歐VR游戲開發者大賽已進入激烈的復賽階段,中歐兩方的10強選手均已決出。本月27日,大賽決賽將>>>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