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天氣,下午茶、夜宵訂單翻倍增長
室外近40℃高溫,長沙城南一家事業(yè)單位上班的葉子打完外賣訂餐電話,在朋友圈感慨地寫下了這兩句話�?粗饷婷骰位蔚奶枺緵]有勇氣走出辦公室。她表示,“這種天氣,只要有空調(diào)、WiFi加外賣,人生就已經(jīng)很滿足。”
空調(diào)不能缺,外賣也不能少。“這么熱的天,感覺會被曬融化,出門兩分鐘,出汗兩小時,若不是迫不得已,誰愿意出門吃飯啊。”葉子表示,公司同事中餐基本上都靠外賣解決。
在武漢有名的家常菜館——“劉胖子”馬場角店里,穿著不同外賣平臺LOGOT恤的騎手小哥在店里排了一溜,等著取餐、送餐。“快點說,馬上要忙了。”劉胖子外賣業(yè)務負責人胡德華進入“火熱”的調(diào)度訂單狀態(tài)。他說,全市的劉胖子門店都接入了餓了么外賣平臺。連日來,外賣的訂單平均增長了20%。“天熱,不想動,大多是年輕人點外賣。”他說,大多送往寫字樓和小區(qū)。點單率最高的要數(shù)酸辣土豆絲、番茄炒雞蛋、麻婆豆腐。
餓了么平臺上武漢本地的商家,賣得好的有如家常小炒類,以廚師手藝出名,部分快餐店全天營業(yè),凌晨都有訂單�?傮w來講,高溫天氣,暢銷餐品品類有幾大類:快餐,煲仔飯,家常炒菜,西餐(披薩,漢堡,雞翅類),飲料。
▲暑期正是外賣送餐的高峰時期,最忙碌的就是餓了么的騎手小哥
“這種天氣,讓人感恩知足的一刻,就是接到外賣師傅耐心有禮貌的電話,撒起腳丫子飛奔到樓下,在大太陽底下呆了幾秒鐘,感受到外賣師傅的不易,然后外賣師傅聰慧掐準時間,翩然開到你面前,遞給你午飯……”上海一家保險公司白領(lǐng)金小姐說。
外賣,就是高溫下最火的生意之一。入夏以來,各大點餐平臺中餐、下午茶、夜宵時段訂單明顯增加。據(jù)餓了么數(shù)據(jù)顯示,5月以來,中餐下午茶、夜宵時段訂單相比去年增長243%、235%,每天水果品類的交易額達300萬元。6月上旬,日訂單總量首次突破500萬單。7和8月,也都是外賣交易的高峰時段。
每天送餐數(shù)十單,騎手身上的汗水結(jié)成一粒粒的鹽
“你好,你叫的外賣到了。”叩開用戶的門,上海的餓了么配送員尹維彬遞上手里的兩杯奶茶,笑著和用戶打著招呼。汗水濕透了他的工作服,已經(jīng)黏在了身上。送完餐,他迅速從兜里掏出手機,一邊跑著下樓,一邊從手機里接下又一個訂單。
尹維彬說做了1年多時間的送餐員,“負責區(qū)域的每個小區(qū),門牌號什么位置,基本上都很清楚了,送起來也就快了。”下一份訂單將被送往2公里外一個小區(qū)的用戶家中,地址上寫著的樓層是6樓。尹維彬爬上6樓,只用了短短30秒。從到餐廳取餐到送到用戶家中,他用了22分鐘。
▲炎熱天氣,送餐電動車的座位經(jīng)過暴曬,熱得燙屁股
“大熱天里其實開著電瓶車還有風,但是屁股好燙。”原來電瓶車停在大太陽底下暴曬,坐墊都被烤得非常燙。尹維彬笑著說,有時候他會讓身體稍微騰空一會,“不過時間久了也就習慣了,我們站點里也有一些消暑的東西,出來前總會抹點清涼油。”
“本來一天大概送30單左右,這兩天至少40單。”尹維彬抹了抹額頭上豆大的汗珠。這位“95后”配送員原來是個拉鏈廠的職工,如今在炎炎夏日,依舊努力打拼著。隨著上海進入“燒烤模式”,外賣訂單的數(shù)量也逐步攀升。“一方面暑假來了,訂單肯定多,而且天氣又熱,大家都不愿意出門,網(wǎng)上訂餐肯定比較方便。”
餓了么司門口騎手站,是全武漢下班最晚的幾個站點之一。因為片區(qū)內(nèi)美食、宵夜商家非常多,還有醫(yī)院等特殊需求的用戶,每天要到凌晨2點多才能收工。站長劉偉告訴記者,這個站點有70多名騎手,主要負責司門口、首義路一帶的配送工作。一名騎手一天大約要接50到60單,晚上這段時間的訂單量,可以占到全天的一半。
▲騎手送餐一天,衣服干了又濕,能結(jié)出鹽粒
夜風濕熱黏膩,騎手孫啟文在老小區(qū)送餐到達水陸街一棟居民樓,轉(zhuǎn)眼爬到6樓,他將餐點送到了顧客手中,轉(zhuǎn)身準備下樓。騎上車,拐了幾個彎,走進一個幽暗的小巷,孫啟文又將車停下,這次是8樓。在老舊小區(qū),遇到電梯樓房,才算“中獎了”。
“我徒步爬過26樓。”隨行的另一名騎手范文志說。有次在一個小區(qū)送餐時,不知為何電梯久等不來,他眼看著送餐約定時間快要到了,他一咬牙便沖進了樓梯間。點餐的女士看到他滿臉汗珠有些驚訝,連聲道謝。
▲老舊小區(qū)沒有電梯,爬樓是經(jīng)常的事兒
騎手陳超額頭的汗珠不斷滑落,他戴上安全帽,走街串巷。拐了幾個巷子,陳超在惠濟路14號的長生酒家取餐。檢查完包裝,陳超輕輕地將外賣放進送餐專配箱里。“如果是湯水的,還必須保證不灑,騎車要穩(wěn),輕拿輕放,不然客戶不滿意進行投訴就不好了。”
陳超1989年出生,武漢黃陂人,家有兩個月大的孩子。他說,自己前天送了差不多60份外賣,從早上9時多到晚上12時之間不停取餐送餐,這種工作強度才有可能換來月薪過萬的收入。這幾天暴熱,身上的衣服反復流汗又反復烘干,摸一摸全是一粒粒的鹽�;氐郊宜杏X整個人都累癱了,想抱抱孩子卻一會就睡著了,“只要孩子不哭,我就醒不來”。
辛苦送餐,換來兩條感謝短信
餓了么騎手陳卓負責后湖漢口城市廣場片區(qū)三公里范圍內(nèi)的外賣訂單。酷暑天氣,他每天要送40多單。
“衣服都汗?jié)窳藥妆榱恕?rdquo;他說。即使有防曬裝備,他的臉上、脖子等處還是被曬得通紅。不過,一進涼快的辦公樓里,他就抖抖衣服上的汗珠子,打趣道:“進了‘冰箱’衣服很快就干了。”
▲配送站會給騎手準備一些防暑降溫品,藿香正氣水也是常備藥
他說,每天早上會從后湖盛世東方小區(qū)、餓了么的騎手站點領(lǐng)一瓶咸汽水,自己也會從家里帶幾個凍得板結(jié)的礦泉水瓶子,路上邊化邊喝。
最讓他感動的是,有一天,他爬上5樓給一位20多歲的年輕小伙子送餐,小伙子見他滿頭大汗地出現(xiàn)在門口,立刻說:“辛苦了,辛苦了!”說著,便把餐盒里的一瓶飲料遞給了陳卓。
餓了么武漢后湖片騎手站馬站長說,這個區(qū)域有四五十個騎手,大家按后臺規(guī)劃好的路線,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將最多的餐盒送上門。送一筆單子,騎手可以拿到六七元錢,多的一天下來200多元。對于24歲的陳卓來說,很享受“在外行走的感覺,不喜歡辦公室里的沉悶。“
上海騎手尹維彬的胸牌上,掛著一塊四星配送員的牌子,在他看來,這既是肯定也是激勵。“距離五星還差一點,還有上升空間。”夏天訂單多,對于他們的收入也會有一定的提升。
▲雖然工作辛苦,但騎手們還是希望訂單越多越好,因為這樣自己的收入也越高
尹維彬說,上個月訂單少時,他的月收入近6000元,而這個月隨著訂單增長,收入有望近萬元。“再加上公司每個月有300元的高溫補貼,收入還行。但畢竟都是辛苦錢。”考慮到夏季外賣單量的增長情況,餓了么也將調(diào)配更多的外賣小哥加入配送隊伍。面對高溫天氣,餓了么除了發(fā)放高溫費之外,還在配送站點準備了防暑降溫的食物。
濟南騎手張強今年48歲,他每天送四五十單外賣。“我是冠縣人,兒子在濟南打工,也有自己的房子。我想補貼家用,就出來送外賣,兒子時常勸我少送點,但拿到訂單,就得送啊,這是對公司和顧客負責。”張強說。
▲炎熱天氣,顧客對騎手的理解和感謝,能讓他們獲得工作上最大的滿足
張強說,雖然送外賣比較辛苦、比較累,但真沒覺得不開心。幾天前下大雨,山師有個學生給自己發(fā)的兩條短信讓他很感動。“兄弟,我不知道下雨了,不方便送餐就算了。你別淋著!”“我已確認收到貨了,你別著急!”張強說,看到這兩條短信后,他就給稱自己為“兄弟”的大學生回復了兩個“感謝”。張強還翻出25日送的一個訂單,整整晚了130分鐘,但顧客不僅沒有責怪,還勸他不要著急,天太熱別中暑。
正如騎手所說,“高溫下我們的服務很累,但客戶的一個微笑、一句謝謝讓人舒心,送餐也更有勁頭了”。
* (文字綜合《齊魯晚報》、《勞動報》、《長江日報》、《武漢晚報》等媒體報道,圖片為浙江電視臺、湖南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報道節(jié)目截圖)
推薦閱讀
8月12日消息,據(jù)國外媒體報道,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德國大眾汽車的無鑰門禁系統(tǒng)易被輕易破解,波及大眾1995年以來出售的約1億輛汽車。德國大眾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餓了么小哥:高溫天氣送外賣,客戶的一句謝謝最讓我們甘之如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0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