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IBM一項針對超過1500名的CEO全球調查顯示,近80%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將在未來十年面臨更為復雜的成長,但只有不到一半人認為已經做好應對。糟糕的是,許多大型公司IT架構往往會加大這種挑戰。傳統IT煙囪式架構實際上早已成為感知外界變化和獲得快速響應能力的阻礙。
在工具化的今天,大家往往有種共同的認知,那就是要用工具來快速實現企業價值,這是企業必備的核心競爭力。而將信息和數據處理工具化,云計算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低效率使用IT資源現狀亟需改變
如今,大多數公司都擁有自己的軟件、硬件,并通過自建或者IDC托管來運營。同時也有大批互聯網公司、大型企業、政府部門在使用云計算。其實這些云的用戶不知道、也不關心他們云資源物理地址在哪兒。對他們來說這些資源也許只是公共設施的某個節點。
我們通過思考現有的IT是否合理來探尋問題的本質——這種自建IT方式就如同我們用電需要自己購買發電機,像喝杯水需要自己打井一樣,成本能不高嗎? 除了時間成本以外,成本有兩層概念,一個叫做CAPEX,我們把它叫做資本性支出,就是看這筆錢是否在公司經營期間持續產生價值。另一個則是OPEX,即運營成本。
IT的“社會體制”需要改變——使用者和構建者需要分離,而云計算的核心本質就在于可以改變這種“社會體制”。認識到這一點后,國內的眾多企業應開始考慮把IT從CAPEX轉向OPEX,真正做到隨取隨用,不閑置資源。通過云計算,像用電、用水一樣去使用IT資源。

云計算對中國企業的好處
有些人認為,云計算沒有什么稀奇的,它可以做到的任何事情,通過自建機房也可以搞定。對擁有企業軟件和頂尖人才資源的大型公司來說,可以任性的買買買、并把構建軟件的合作或分析工具等等放在數據中心。企業員工可以在臺式機,筆記本,平板,手機上使用這些應用程序,也可以在家通過網絡工作。他們還可以把IT服務給其他人用,比如承包商、供應商和合資伙伴。
根據過去微軟企業調查數據,企業支出只有小部分是用于開發新應用程序,其余都花費在維護基礎設施上。而即使是這小部分,也都花在為所謂內部“1號項目“上,比如采購硬件和部署一個核心企業信息系統。這導致了人力和硬件資源利用效率十分低下。

云計算使員工變得更有效率 提升企業效率
目前,PC依然是我們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如果PC硬盤壞了,我們會因為資料丟失而束手無策。 而在云計算時代,“云”會替我們做存儲和計算的工作。相當于你擁有了一臺高效并且永遠不會壞的電腦。
跑在阿里云上的億方云(中國版的Box),我們只需要一臺能上網的電腦,不需關心存儲或計算發生在哪朵“云”上,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在任何地點用任何設備,如電腦、手機等,快速地計算和找到這些資料。云讓專業的人更有效率地做自己擅長的事。
在“云”出現以前,企業開發者、ISV一般自己搞定一整套東西,這些工作使企業無法集中精力從事開發的核心工作。而云服務使企業能夠方便快捷地增加計算資源,無需再花時間和精力去投入。比如在做數據創新的6Estates公司,機器學習跑一個參數需要大量計算資源,用自己買的硬件需要先100多天調試才能開工,太費時費力,使用阿里云的集群20個核,計算兩天就能完成任務。

云計算這臺超級計算機把大數據應用落地求
今天IBM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星球”再鮮有人提起。它的概念其實是對的,但沒有云計算,“智慧城市”就是一個偽命題。以預測整個浙江省 1300公里高速公路1小時路況為例,這需要每隔400至800米路段過去6至8周里每5分鐘的車速、當時的路網關系數據和實時車速。這個計算量很大,全省幾千萬人,大概幾萬、幾十萬人在高速上,每秒算一次,最后得出每5分鐘里,這個路段的車速是多少。原始數據量大概是1個月一個T左右。這就需要以前需要 6至8周處理的數據,現在20分鐘左右優化模型并算完,計算量也是巨大的。但現在,在阿里云的MaxCompute上,很快就能算完而且成本很低。 2010年前過于昂貴的事,現在可以落地了。

大數據是石油通過“挖掘“來創新商業模式
數據的重要意義跟石油完全可以相提并論。企業每天產生大量數據,云供應商提供計算資源和算法,以幫助企業產生優勢。許多這些努力都集中在理解,預測和影響客戶的行為,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但很多數據都是孤島,太過分散,且數據量超大,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通過云計算打通孤島,大數據挖掘,幫助企業理解、預測、影響人們在線上和線下的行為,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眾安保險成立二年多,估值超過500億。有一個產品叫退運險,每筆為5毛,定價如此便宜也可以掙錢,原因很簡單。按個性化定價,每個人去買,價格是不一樣的。還有一個小細節,可以基于在阿里云計算的結果,每天來調整精算模型。每天產出的數據就有500TB,用傳統的方式處理這些數據成本不低,還慢。

正如這些例子說明的,云計算提供了個人和群體的利益,以及數據和應用程序的好處。它使公司能夠增加他們的規模和力量,以及它可以被訪問和部署的速度。它消除了行政性頭痛和跨位置,設備和組織邊界的工作。
目前,云計算屬于比較專業的技術領域,許多企業管理者認為使用云計算的決策有許多不確定性,但CEO應該有自己的決策判斷標準,CTO和CIO會是好的軍師。于此同時,企業的CEO、CFO等高級管理者也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帶領公司走入真正的云計算時代。
云計算的中國先行者們正在積極擁抱云計算。優酷土豆、菜鳥、浙江交通,中石化、北京國稅,徐工集團,政府海關,12306等等都在阿里云上,通過企業級云計算,以互聯網的方式來做更多服務。
面對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市場,刺刀還是鐵盾,你的企業如何選擇?
推薦閱讀
夏日炎炎,為了回饋廣大消費者,8月22日-28日,京東3C盛大開啟“京東平板節”鉅惠活動!屆時,多款大牌平板電腦齊聚京東,為消費者帶來多重選擇,同時,大幅降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刺刀還是鐵盾?云計算時代風口的決策者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0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