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Google圍棋程序AlphaGo與韓國圍棋九段李世石之間的人機大戰余波回蕩。這一年所掀起的人工智能熱潮由此開始。巨頭間搶先布局,眾多初創公司不斷進場,這一年來,太多公司都將業務與人工智能掛鉤,這一年來,太多有關人工智能的概念不斷被提及。
巨頭間的爭奪戰
在百度2016搜索排行榜中,今年3月的這場圍棋人機大戰,位列“十大科技事件”第三位,受關注程度可見一斑。
自1997年IBM深藍的勝利宣告人工智能攻克了國際象棋之后,今年3月的這場人機大戰便被媒體喻為“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巔峰對決”。但是Google的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在四月份發布的公開信同樣值得關注。
在其列舉的未來Google要關注的六大關注點中,人工智能赫然在列,在評論AlphaGo與李世石的對決時,皮查伊稱,“這次勝利的意義將為我們開創一個全新的局面,而人類是終極贏家。我們正在創造出能在方方面面為我們提供幫助的人工智能,從日常工作到旅行,乃至于應對氣候變化和診斷癌癥等重大挑戰。”
12月19日,Google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團隊成立的Waymo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宣布,100輛定制的克萊斯勒混合動力版“帕奇菲卡”商務車已經完工,正在整合全自動駕駛技術,明年初將投入公路測試。
除了Google之外,過去25年來,微軟公司也在持續投入人工智能。現在,借助全新發布的聊天機器人Zo、Cortana Decices SDK和智能套件、以及擴展智能工具,微軟將自己對人工智能的研發付諸產品之中,開啟科技改變生活的愿景。
在微軟的長遠規劃中,像Cortana這樣的應用不但要有智商(IQ),還要有情商(EQ)。基于這一理念,微軟在聊天機器人領域研發了眾多的產品。
來自《金融時報》的消息顯示,微軟去年在研發上花了120億美元,比谷歌多投入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微軟研究部門三分之一正在進行的工作已經用于人工智能相關項目。微軟對于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仍然在增加,今年10月微軟調任了公司頂級人工智能專家之一沈向洋(Harry Shum)負責 1000多名研究人員和5000名工程師的團隊。這一舉措被業界解讀為,后PC時代,這個軟件巨頭欲借人工智能扳回一城。
把賭注全押在人工智能上的,不只是微軟,還有百度。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布局非常全面,無人駕駛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圖像識別技術等等,百度均有布局。
為什么要把攤子鋪得這么大?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稱,人工智能離不開算法與數據,由技術變成產品,產品走到市場,用戶使用產品再提供無限數據,更多的數據研發出更好的技術,吸引更多的用戶來使用,這是一個正循環。如果僅僅做算法而不管技術,其實是難以發展的,最重要是把閉環利用起來,這是百度在追求的事情。
資本熱捧下的虛假繁榮
科技巨頭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開展了大量的收購;標的包括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算法)、大數據公司(算法或數據)和芯片研發公司(計算能力)。據蛋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至2016年7月底,谷歌在其中的收購次數最多達到了13次。巨頭們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并購呈現兩個特點:一是連續多次買入,二是標的規模較小。
很難說是資本熱捧帶來整個2016年人工智能的繁榮發展,還是巨頭紛紛布局而令資本投入這一領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初創公司還是巨頭都視人工智能為通往未來世界的鑰匙。
并購、資本的追逐之下,有關人工智能的討論出現了另一種聲音,10月12日,360營銷盛典上,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談及對人工智能的看法時表示,人工智能產業有泡沫成分,“今天再出來做一個公司,你要不說自己是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你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就跟前兩年,你要不說自己是O2O,都不好意思去融資一樣,我覺得這個有泡沫的成分。”
AlphaGo戰勝李世石之后,業內對此事的看法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觀點,一種認為人類在面對人工智能的發展時是無法阻擋的,人工智能在未來必將戰勝人類;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弱人工智能向強人工智能發展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微軟亞洲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芮勇的觀點其實很值得借鑒,他認為外界對人工智能的看待并不理性,甚至被夸大地解讀成“戰勝人類”,在他看來,缺乏常識、沒有概念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硬傷,或許在計算、記憶領域,人工智能將超過人類的表現,但是在人類擅長的想象力、創造力領域,人工智能還沒有找到打開大門的鑰匙。
AI距離商用還有多遠?
盡管Google年初的人機圍棋大戰讓“人工智能”成為2016年的年度熱詞,但距離人工智能技術改變日常生活還需要一段時間。芮勇認為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大約要500年,“你要讓我在后面再加個0我也不反對。”
當然,人工智能有很多方面的研發與方向,某一個單一方向的研究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案例還是有的。
近日,國際航空電訊集團推出了一項名為Smart Path的技術,旨在簡化機場旅客登機流程。據悉,借助這一技術,旅客只需要在“接觸點”接受完人臉識別檢驗,即可進出機場并登機,一旦通過驗證,旅客不需要出示登機牌、護照或旅行證件。
在今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據CNN報道,進出烏鎮的閘機就使用了來自百度的人臉識別系統,當游客第一次進入景區時,機器會對游客的照片進行采集,上傳到數據庫中。隨后,當游客要進入景區的任何一地區時,門禁閘機上的攝像頭會采集游客的臉部圖像,通過與數據庫中的照片進行比對來判斷是否允許游客進入該區域,而這一系列的信息處理僅僅需要0.6秒,遠快于傳統檢票方式。
目前包括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將人工智能相關技術運用于外賣配送調度中,幫助外賣騎士預知時間;銀行以及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采用的人臉識別技術;智能語音翻譯技術在內,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人工智能技術,其實早已經進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中。
盡管人工智能目前的發展存在虛假繁榮和泡沫,但可以預見的是,人工智能對未來生活的改變是顛覆性的,如同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所說,“雖然人工智能在圖片識別、語言翻譯等應用上采用的仍是數據分析的技術,能量依然有限,但未來5到10年將會取得巨大進展。”
推薦閱讀
2016年12月20日由艾優云主辦,醫美產業協會協辦的【破繭重生·未來已來】2017醫美實體運營顛覆式創新云平臺全球發布會在北京東方梅地亞 M劇場盛大開幕。此次會>>>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