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時代進入下半場,手機APP之間的廝殺也已進入到近身白刃階段。歷經狂風驟雨之后,巨頭時代悄然到來。唯獨在天氣類APP中,一切似乎都在春風和煦之中沉淀。坐擁5億用戶的墨跡天氣穩坐天氣類APP的頭把交椅,保持極高的日活率,而競爭者則難忘項背。不僅如此,墨跡天氣在多元的商業模式上的探索,也已顯示成效,展現出穩定的勢頭。正因此,靠和風細雨鑄造版圖的墨跡天氣,其中的成就歷程更值得探究。
玩轉大數據,墨跡不僅是認真的,更是專業的
作為一款以天氣預報為根基功能的APP,墨跡天氣可謂在專業性上做到極致,并通過不斷實現大膽構想,一直在引領整個行業。
創立6年來,墨跡天氣通過為用戶提供專業可靠的氣象信息,已經積攢了超過5億的注冊用戶。即使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墨跡天氣的技術創新,仍然沒有停止。對于一款普通的天氣軟件來說,做好“天”的數據把控是合格標準,而作為一款卓越的天氣APP來說,如何玩轉“天”和“人”的大數據,才是關鍵。
在“天”的大數據方面,墨跡天氣從來沒有怠慢過,在氣象投入每年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通過大量的資金投入和機器學習,在技術層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短時預報”作為墨跡天氣6.0版本的主打功能之一,結合今年8月谷歌推出的“圖像語義分割”技術,隨時隨地播報用戶身邊的天氣,播報專屬于用戶的天氣。根據數據統計,短時預報的準確率超過85%,這意味著,墨跡天氣說:“您所在的位置1小時內會有零星小雨”,用戶便可以提前帶好雨具,做好出行準備。
而關于“人”的大數據應用則是墨跡天氣從技術層面領先行業的利器。通過云計算發揮“深度學習”的功能,結合每天1000萬次的手機氣壓計上傳,10萬 左右的用戶反饋數量,25萬左右時景圖片,不僅讓墨跡實時天氣的準確率維持在同行業較高水準,還能借此加強墨跡天氣與海量用戶群體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實現了墨跡天氣和用戶之間的雙贏。
作為一款工具型APP,夠專業的墨跡天氣也因此獲得用戶的足夠信任。
深度發掘氣象價值 向商業價值完成轉化墨跡可做的很多
對于功能性極強的APP來說,完善的商業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最重要的探討方向之一。“德爾菲氣象定律”理論指出,氣象投入與產出比為1:98,也就是說,在氣象信息上每投資1元,便可以得到98元的經濟回報,在不同的市場條件下應用這一定律,有可能還會帶來更高的經濟回報率。國外的氣象服務已經幾乎全部商業化,英國、美國每年影響到的產業價值達到 1600 億美元,歐洲為2600億美元,日本為100億美元,天氣預報企業2B的商業價值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例如,2015年美國氣象巨頭The Weather Company的B2B數據業務被IBM 以不低于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這次收購相當于IBM買進了一個平臺,使其能夠在各項業務中使用這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也為自己的物聯網產品在這些行業中找到了更多的觸摸點。雖然國外的氣象服務已經商業化,但是國內關于氣象的商業價值挖掘還處于空白階段,巨大的商業市場和屬于中國特色商業模式都有待開發。經過長足的研究和試驗,墨跡天氣對氣象價值的深挖以及氣象商業模式的探索已初具格局。如果從三個標準來評價一家氣象服務公司的話,無論從氣象數據源、數據處理能力還是結合行業觸點的能力而言,墨跡天氣都有很強的競爭能力。
一方面, 5億用戶數量帶給墨跡天氣的龐大流量已然是價值巨大的一塊商業土壤,憑借這一先天優勢打造與各大平臺、零售巨頭的商業聯盟,不僅完善了產品功能相對單一的短板,滿足用戶與氣象相關的需求和體驗,還使大流量的變現能力也通過這樣的商業聯盟得到體現。基于此,今年墨跡提出的“天氣+”,通過精準的氣象數據和海量的用戶反饋,挖掘更深的氣象價值。推出洗車、電影等服務,建立在精準的氣象數據之上提升用戶的服務體驗。如年初推出“洗車看天,下雨就賠”,徹底解決用戶洗車怕下雨的痛點,深得用戶贊譽。
另一方面,墨跡天氣也用類似的案例說明了企業具有為B端客戶提供完備商業化方案的能力。此前,墨跡利用自身氣象數據以及用戶數據,從氣象數據,氣象咨詢,氣象服務等方面,對B端進行不同的服務支持。例如針對零售業、快消行業幫助他們在供應鏈方面提供決策;針對外賣平臺,利用精準的氣象數據,幫助外賣員在惡劣天氣挑選最佳路線以及為用戶預估外賣配送時間;此外,幫助電力部門在雷暴、冰雪等惡劣天氣情況下做好除冰等防范措施。未來,墨跡將利用自身的氣象大數據,給農業、物流、能源、航空、零售等行業提供詳盡數據,支持各行做出準確決策。不論是減損還是增收,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從根本上做到精細化氣象服務,將氣象數據代入到各個場景中,使其變得有價值。在某種意義上,墨跡天氣正在利用自身的氣象數據,將工具向市場的轉型,正如搜狗CEO王小川說的:“工具類產品要產生價值,就不能只是工具,而要提供服務”,這也是墨跡正在進行以及未來將繼續深挖的一點。
利用短短6年的時間,墨跡天氣不僅完成了量的積累,也正逐步完成由工具型APP向服務型APP的轉變。這看似簡單的轉變,實則蘊含諸多。
推薦閱讀
掃碼送禮品,掃碼送紅包,品牌節日營銷似乎只剩下“送送送”……與眾不同的是,日前的一場“祝福不語,碼上見面”活動在北京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墨跡天氣該如何撬動中國氣象的商業蛋糕?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1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