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依托海信建設的國家城市道路交通裝備智能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中心揭牌(新華網發)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凌紀偉)12月28日,在貴陽舉辦的海信智慧城市戰略落地發布會上,海信宣布通過放大和延伸在圖像數據處理方面的核心技術,正式進軍智慧城市領域。
除人們熟知的家電業務板塊外,近些年,海信在眾多高科技板塊取得的成績逐漸浮出水面,其中城市智能交通市場占有率連續七年居國內市場第一位。在城市交通、公共安全等領域,海信擁有15年以上的城市管理和相關服務經驗,項目已經覆蓋全國100多個城市。
會上,海信宣布將以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為基礎,在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應急聯動、智慧樓宇、智慧醫療等領域打造開放共享的智慧城市生態系統。
“海信做智慧城市和別人差異很大。”海信網絡科技公司總經理陳維強指出,海信追求實際效果,注重給客戶帶來價值、解決實際問題,在發展理念上,海信強調“應用導向型”的智慧城市,海信把自己定位為智慧城市的運營者,通過整合城市大數據,提供關鍵智慧應用服務。也正因如此,陳維強說海信做智慧城市的步伐一直比較慢,不急于進入,而是以穩健的步伐,貼近客戶需求、做好客戶服務。
從發展現狀來看,發達國家智慧城市建設都是圍繞應用服務并分階段逐步實施。而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存在忽視市場需求、忽視方便市民的應用開發和普及推廣,導致系統功能與市場實際所需相差甚遠。
據悉,海信智慧城市的框架分三個層次:物聯網感知、專業智慧應用和綜合智慧應用,具有避免浪費、開放標準、獨立靈活、一礦一戶、無限發展等五大特征。在技術積累方面,海信形成了物聯網感知、多媒體技術等七大關鍵技術。
在這七大關鍵技術中,陳維強特別強調海信在“跨系統集成技術”方面的優勢。他說,從底層技術來說,跨系統集成是前端傳感器的集成,在系統層面,它通過采集技術進行數據整合,這體現了海信智慧城市建設的理念,即在建設過程中并非把之前已經存在的系統推倒重建,而是將現存的設備和系統在底層進行整合,避免用戶的投入浪費。
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海信由點到面的產業發展逐漸形成合圍,以通訊產品和家庭智能終端為入口,海信將以技術聯通社區,服務于整個智慧城市。
此前,海信已經拿下青島智慧城市政務系統、貴陽平安城市高清視頻監控系統等項目,成為目前國內智慧城市領域最為扎實的企業之一。會上,海信與貴陽攜手發布了貴陽平安城市建設以來的8大數據。
2012年至今,海信協助貴陽建設“天網”系統一二期工程,10000多個高清攝像頭組成了規模龐大、功能先進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2016年底,海信再中標三期工程,預計將再建10000只“天眼”,助力貴陽平安城市升級。從貴陽交管局了解到,“天網”系統建設后,實現了人臉識別、特征檢索,為精準打擊違法犯罪提供了重要線索。此外,部署海信智能交通管理系統后,貴陽主干道停車次數下降了35%,排隊時間縮短了27%。
有分析認為,以海信公布的產業合圍路徑及目前智能交通、光通信、醫療電子等產業的未來前景和海信目前的市場表現計算,海信開獵智慧城市后,或將再造一個千億級企業。
推薦閱讀
年底的朋友圈里,被各種花式曬出的年終獎填滿。年底的電影院里,何炅老師地對觀眾說:如果老板還沒有給你加薪,就把他炒了吧。年底的你,是不是開始反思這一年為什么這么苦>>>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1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