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書生集團董事長、書生云CEO王東臨在日知錄存儲技術峰會上的演講實錄,議題為“IT基礎架構新革命”。
王東臨:謝謝大家,很榮幸第一個作主題演講。我講的是IT基礎架構行業,其中包括存儲,未來發展的八個趨勢。
個人觀點,在這八個趨勢中任何一個足以顛覆整個行業,八個趨勢疊加起來一定變天。每一個創業公司現在的機會是非常多的。

書生集團董事長、書生云CEO王東臨
第一個就是云。云現在很普及,我認為將來的技術都要升級到云架構,因為云有非常多的優勢,只要有一個很需要,就得升級。這里云講的是技術架構,不是商業模式,用哪個云是另外一回事,現在公有云的宣傳稍微有些過頭了,其實私有云也有很多的優勢,除了大家講的安全以外,性能也很高,也是公有云比不了的。還有一點各位想象不到,當你的規模到了一定規模之后,私有云是比公有云是更便宜的,宣傳公有云便宜,這是一個誤導。
第二個是分布式系統會取代企業級設備。例如企業級存儲,這個很貴。EMC有的產品線85%以下毛利的生意不做的,真的是特別貴。企業級設備貴依仗的是性能高、可靠性更強。而分布式系統可以用冗余性實現更高的可靠性以及累計更高的性能。圖上是很有名的一個機柜,Google第一個機柜,用很廉價的設備組成了非常高可靠的系統出來。Google當時的服務器就是主板上插幾塊卡,連機箱都沒有。事實上,僅僅兩臺設備組成的冗余系統比一個貴的設備可靠性要高很多,假設貴的設備可靠性是便宜設備的10倍,兩個便宜設備加起來的可靠性可能是貴的設備的1000倍,因為可靠性AFR都是按年計算的,但誰也不會壞了后放一年不管等第二臺設備壞。真正分布系統的可靠性是第一個設備壞了還沒有更換的時候,第二個設備同時壞的概率,這個概率就非常低了,可能是用20%的成本獲得了企業級設備1000倍的可靠性。如果規模更大,像Google幾百萬臺服務器,可靠性就非常非常高。
第三,“開源+商業化”。像Ceph、OpenStack開源性非常大,開源最早是源于歐洲的共產主義理想,非常小眾。但是開源自從商業化以后,價值就非常大了,行業的影響也非常大。一個是開源本身可以賺錢,商業模式是開源是免費的,但是用增值服務來賺錢。就像我們做免費網站免費App,利用增值服務來賺錢是一樣的。但這一點還不能顛覆行業,開源最大的價值在于打造生態。今天誰要打造生態,沒有不開源幾乎不可能。當年微軟靠Windows打造生態出來。后面蘋果也能夠靠IOS打造一個生態出來,但是再到今天幾乎不可能了,要打造生態必須要開源,基本上是這種趨勢。不加入一個生態,你的企業就會很難過,而一個生態是要靠開源來打造。
第四,閃存。剛才舒老師致辭介紹了閃存的影響,我可以再重點介紹一下。我認為閃存帶來的影響相當于蒸汽機帶來的影響。因為一個蒸汽機發明的時候可能幾十馬力、幾百馬力,但是他對整個工業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閃存比硬盤性能快幾千倍,硬盤的IOPS一百多,閃存可以到750K這樣的。性能提高幾千倍的時候,現有的存儲系統的架構完全不適應了,整個都會被沖擊。目前用的系統基本上全都要被淘汰了,可能說的夸張一點。不僅僅是今天的存儲,包括新興存儲,我覺得Ceph可能也是要被淘汰的,因為它太重了,不適應這樣一個閃存的時代。總而言之,會帶來蒸汽機式的革命,這種沖擊不是量的改變,是巨大的沖擊。包括計算設備、計算網絡都會受到沖擊,存儲將是首當其沖。
大家可能都知道,閃存的價格最近在快速下降通道,閃存價格應該是今后兩年左右就應該和硬盤是一個數量級。可能五年左右就能夠比硬盤更便宜,這是有可能的。
第六,軟件定義一切。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趨勢,這里有很多都是做軟件定義存儲的,軟件定義網絡是更早就出來的。這對基礎架構的架構是一個巨大的差異,什么叫軟件定義?其實這個看法也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說我個人覺得軟件定義網絡還需要重新再革命一次。但是無論如何,今天傳統現有的架構肯定是要被重新洗牌的,具體大家都是行業專家,我就不用講了。
第七,重塑軟件架構,釋放硬件性能。我個人認為這是比較重要的,今天的硬件性能已經提升了很多,剛才致辭講到可以提升150多倍,網絡性能也是從1G提高到100G,400G、800G也在研發,粗略說硬件性能大約提高了100倍,軟件性能不僅沒有提升,反而更龐大、復雜。我有一個觀點,硬件相當于生產力,軟件相當于生產關系。現在已經是落后的生產關系制約生產力的發展,我們怎么辦?我們要重構軟件架構,來適應硬件的性能,把硬件性能釋放出來。今天的這些系統,包括今天很多新的系統恐怕都需要做調整。說一個可能會得罪人的話,今天很多的存儲系統可能將來也是沒有辦法生存的,因為我見過一些做軟件定義存儲的,做的非常好,把EMC存儲加進來,華為的加進來,亞馬遜、阿里云都加進來,一個界面里可以統一管理,非常好,但是有問題,他為了做的這么好,做了一層又一層的抽象,每多一層軟件協議棧,就得多一個紅綠燈。過去騎自行車時多一個紅綠燈沒有關系,今天已經是汽車火箭了,你還要有那么多的紅綠燈,最后系統沒有辦法用了。我認為在今后一段時間之內,這種生產關系的調整可能會是一個主要矛盾。你需要做減法,做減法可能是未來基礎架構一個重要的趨勢或者生存之道。一個是你要減少紅綠燈,二是堵車路口就像修高速路,比如說今天有一個東西,人神共憤大家比較痛恨的TCP,TCP的性能損耗很高,我們要想辦法把它掉。如果今天系統不這么做的話,可能將來就難以生存。這是舉個例子而已,后面有很多的東西可以做。
CITE。CITE在中國很少人知道,幾乎沒有聽說過,這是我在硅谷學的概念,Consumerization of IT in the Enterprise。這個意思是企業級IT系統也要消費品化,或者說大白話就是TO B產品要TO C化,以前是傻大粗,原來是用戶的工作崗位職責,不用講用戶體驗。但是這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不那么好使了。CITE是從BYOD過來的,但是我覺得以后應用面會越來越多。
第八,超融合。今天一早剛看一報道說超融合是黑心科技,但是什么是超融合?今天很多人宣傳的超融合我認為不是真的超融合,只融合了計算和存儲,沒有融合網絡,用戶還需要組裝一下,只能叫半融合。我認為超融合不是黑心科技,超融合是將來發展的一個趨勢,甚至可能是基礎架構的主流形式。為什么?今天的都是一個工程、一個項目,你到現場去上架、連線、調通,然后再裝軟件、配置、調試,這是非常漫長的過程。超融合的核心是什么?它把工程項目變成了一個產品,整機柜交付,這樣用戶不僅部署可以省時省錢,產品的質量各方面都有保障。所以,以超融合的機柜去做交付,我認為這是將來的主要趨勢。
光從機柜里來說,就不應該僅僅只是今天的節點,只是計算存儲,應該是所有的都包括在真正的All-In-One,應該是用戶像買空調一樣的,買過來直接開機就可以用,應該是這樣的情況。而且,里面的基礎架構,我認為今天的基礎架構只是做了一半,內部是什么?沒有解決網絡的問題。超融合機柜里的做法應該是做成是一個分布式系統構成的HPC,做讀寫都是本地化的,分布式系統本身具有冗余性、高擴展性,我們認為這將來應該是非常大的價值,絕對不是黑心科技。我們要搞清楚超融合的概念,到底什么是超融合。
今天是存儲峰會,我想從這里分享一個新的存儲系統。過去企業存儲系統是分布式存儲,我們這個應該叫分布式共享存儲,是什么樣的架構?后端共享,分布式系統軟件跑的控制節點和存儲是分離的,分離之后又跟計算節點融合在一起。我們上面看的一臺服務器,里面的計算節點是一個虛擬機或者一個容器。在每一個物理服務器里面的物理操作操作系統有一個存儲模塊,來為同一個宿主機的計算節點提供存儲服務,這些所有各個存儲控制節點和存儲介質合起來構成一個分布式存儲系統。他們之間應該是通過比如說后端共享的網絡,是以SAS或者PCIe連接起來的。為什么叫共享?每一個存儲控制節點都可以直接讀取所有的盤,不需要經過另外的控制節點,是通過SAS或者PCIe交換網絡讀寫的,不管是讀還是寫,全都是本地讀寫。數據路徑也比較短,因為從計算節點到存儲控制節點之間是同一個宿主機,可以走API,這樣相當于模塊之間相互調用。從存儲控制節點到盤之間是直接讀寫的,非常接近本地讀寫,只是中間要跳一下,但跳這一下相對來說性能是非常高的。
可靠性用糾刪碼就很容易實現。N+3糾刪碼和三副本都是同樣的可靠性,糾刪碼的冗余性非常低,HA是很容易的,因為所有的服務器都是無本地存儲的,所有的數據都在共享存儲。任何服務器壞了,壞就壞了,沒有關系,換臺服務器重新啟動虛擬機就好了,因為是共享存儲不需要做數據遷移。包括元數據管理都是全局的。這種分布式共享存儲有很多的優點。

書生云超融合一體機
這是我認為未來比較理想的OpenStack的超融合一體機,OpenStack是開源的,現在做云最強大的生態。用超融合的方式和標準化的產品。這里面就用了我剛才說的分布式共享的存儲系統,相當于一臺HPC,但是是用分布式系統構成的。用戶買它就像買空調一樣的,開箱即用,什么都是自帶的。當然,這里面還應該對閃存進行優化,現在做了減法就是減少協議棧,這樣可能是未來的一種主流基礎架構的形態。
歡迎各位專家一起來討論和分享,未來什么樣的東西能夠生存,能夠發展,能夠占據主流,什么樣的東西能夠有機會成功。因為整體來說,中國的IT業從之前的完全落后,二十年前有一個說法,CPU操作系統都被人占了,我們只能給人打工。到互聯網開始出現的時候差距搜下,移動互聯網甚至實現了超越,從技術上來說,IT的基礎架構是技術層面的皇冠上的明珠,希望能有中國企業借這樣一個革命時期興起,能夠摘取皇冠上的明珠,成為世界級的廠商,希望大家可以抓住機會,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春節長假剛過,商務部“數“說了從除夕到正月初六的消費力——8400億元,也反映出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正穩步增長、結構提質升級日益加快。在此大勢下,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書生云王東臨:IT基礎架構新革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