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車,恐怕是每個駕車出行的人最不愿遇到的事情。據2016年數據,北京市工作日平均每天堵車約3個小時。如此計算,相當于一年堵車30天,要知道,一年才有10天的法定節假日;按一生能有30年開車時間算,就相當于900天的時間都耗費在堵車上,可是,人們一生花費在做飯上的時間才560天。如此說來,堵車似乎成為人們日常"標配"活動之一。
作為交通工具的汽車,其作用之一,是減少旅途時間,使人們快速到達目的地。但隨著交通擁堵問題的加重,汽車的使用初衷似乎漸行漸遠。現階段,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道路建設卻基本平穩,也就是說,在管道數量和直徑不變的情況下,要使水流量增加,只有提高水速。對道路交通而言,提高水速也即提高車輛通行速度,在相同的時間段內通過盡可能多的車輛。但因為交叉道路和紅綠燈的存在,汽車不得不停車等待。如何通過信號控制,提高路口的通行效率,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3月23日,在"人工智能+交通:喚醒沉睡的數據,讓城市更聰明"論壇上,來自海信的信號控制專家馬曉龍給出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解決方案。通過深度學習模型,以數據大腦為核心,實時監控分析道路車流量,依據動態的交通數據,自動切換和調配信號燈時間,最直觀的變化是紅綠燈的時間不再固定,甚至全程綠燈不停車。
這樣的通行狀態已經實現。海信自適應信號控制系統下,按推薦速度行駛,可以實現"一路綠燈"。在南昌,15條綠波控制的路段,協調控制方向的行程時間平均減少30%以上,車速平均提高40%以上,交通流量提高15%以上。在青島,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完成讓高峰持續時間下降1.48小時,平均速度提高比例提高9.71%,節約車輛出行時間10793.8萬小時。
海信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牟三鋼指出"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城市交通管理,建設能夠進行自我調節的智慧交通系統,將為城市提供巨大的時間和社會效益。"
推薦閱讀
更多 在北京舉行的“人工智能+交通:喚醒沉睡的數據,讓城市更聰明”媒體溝通會上,海信網絡科技向外界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 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數說擁堵:一生花費900天堵車 人工智能可以為交通做什么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