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一道開胃菜,主菜就是人工智能”。百度董事長李彥宏說出這句比喻的一天后,負責百度主菜的“主廚”吳恩達離職了。人工智能行業機會多,但核心人才不多。吳恩達離職百度,在人工智能圈里掀起了不小的熱議。
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2017年,創新領域最火的一個詞,非“人工智能”莫屬。從蘋果iPhone手機語音識別、Linkface人臉識別等技術的漸次應用,再到火熱的無人駕駛、圍棋人機對戰,再到李克強總理“點名”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可謂是風生水起。
人工智能行業很火,但虛火也不小。有分析者認為,“人工智能才剛剛起步,現在不少應用其實是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市場相對比較浮躁。”。無獨有偶,對人工智能行業保持審慎態度的還有很多人。迅雷創始人程浩在看了許多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項目后,發現了兩個普遍問題。一是有技術但沒有好的場景,“拿著錘子找釘子”非常普遍;二是技術創業者如果只定位做技術提供商,而不直接面向用戶/客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未來價值會越來越小,不往上游走風險非常大,甚至是死路一條。
在人工智能迎來發展春天之際,程浩“死路一條”論調好像給大家的熱情澆了一盆冷水,或許在某些人看來是不適時宜的,甚至是危言聳聽,但確實值得我們冷靜思考。
一方面,從縱向的歷史經度看,繼蒸汽技術革命、電力技術革命、信息技術革命后,工業革命進入了4.0時代,人工智能將人類從繁雜的勞務中解放出來,甚至讓人擺脫身體在時空中所受的限制,超越現有狀態。人工智能是對未來的、力量的渴望,是人類的進化,是不可抵擋的步伐,我們應該順勢而為。
另一方面,從橫向的社會緯度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滲透,萬物互聯互通,虛擬現實、可穿戴設備、無人駕駛技術等應用越來越廣泛。可以預見,技術的迭代與創新突破,升級版的“人工智能+”將會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同時,還會對產業發展、文化傳承、生態建設產生深遠影響,需要我們不斷去豐富產品體系。
2014年,互聯網金融開始得到迅速發展,用戶注冊、身份認證等服務都被搬到網絡平臺上進行,而此時,在北京清華科技園創業大廈一處不起眼的辦公場所,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人工智能公司Linkface悄然誕生。“人工智能+金融”將會迸發出怎樣的大能量呢?
事實證明,互聯網金融行業也為過快的畸形增長付出沉重代價,一批P2P企業跑路,讓投資者驚出一身冷汗,對資金安全考量的權重越來越大。在互聯網金融行業大洗牌的同時,其對人臉識別技術的需求日益凸顯。
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日臻成熟,人臉識別開始廣泛應用于身份驗證、大數據反欺詐、征信應用等。隨著技術壁壘的降低,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安全需求,很多科技企業往往不缺核心技術,而是缺對細節的“吹毛求疵”,用戶思維沒有體現到產品研發、推廣、應用的每一個環節,沒能真正解決用戶痛點。
專注于金融安全的Linkface,更懂安全的分量,也更懂細節的力量。在深耕深度學習技術和計算機視覺研究的基礎上,在技術、產品、商業和數據形成了閉環,為用戶提供為金融行業提供在線身份驗證、大數據反欺詐、征信應用平臺等多場景綜合解決方案。比如,在身份驗證領域,Linkface掌握最尖端的深度學習技術,且擁有已知最大的人臉數據庫,在利用超過1億張人臉數據對模型進行持續訓練后,其人臉識別算法在國際權威臉部檢測數據庫LFW上實現了99.55%以上的準確率,超越Facebook同期發表的Deepface算法,令世人眼前一亮。
一步先,步步先。Linkface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以及在金融安全行業的實踐,為我們展示了一家富有獨角獸氣質企業的使命與擔當。未來,人工智能將賦予金融行業更多的可能性。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盡管人工智能還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瑕不掩瑜,其發展還遠遠未到“死路一條”,對于致力于創新突破的科技公司來說,人工智能行業還是戰略機遇期,誰能夠探路先行,摸索出良性發展方式,誰就能夠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步步為贏。
推薦閱讀
——第十一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開幕在即4月12日,由投中信息主辦、投中網協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投資年會年度峰會將在上海金茂君悅酒店盛大開幕。本次會議以&ldq>>>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Linkface:探路先行“人工智能+”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