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之際,各類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備受關注。華為狀告三星盜用專利、迪蒙科技起訴中科柏誠抄襲、大潤發指控大潤發投資有限公司侵權……“從簡單的模仿、抄襲馳名商標,到惡意盜用品牌、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侵權案正呈現越來越復雜的形態,必須提升判賠數額,嚴懲‘傍名牌’抄襲等侵權行為。”日前,《人民日報》發表《商標侵權?罰你沒商量》專題文章,對企業抄襲、侵權大加批判,要求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

(中科柏誠抄襲迪蒙網貸系統,非法盜用迪蒙科技多個注冊商標“迪蒙、”“迪蒙網”和“迪蒙網貸系統”,將其設置為百度廣告關鍵詞進行商業推廣)
互聯網是知識產權侵權的重災區。“自迪蒙科技成立以來,就飽受抄襲之苦,之前我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并未追究,反而讓一些抄襲者有恃無恐,抄襲迪蒙之風愈演愈烈,甚至一些企業開始打著我們的品牌旗號去招攬業務,嚴重影響公司的健康發展,造成了巨額的市場損失。”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解決方案領軍品牌,迪蒙科技飽受抄襲之苦,該公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知識產權侵權形式多、取證難、侵權認定難、判賠金額過低,所以很多企業若非不得已,極少愿意拿起法律武器。
迪蒙科技的遭遇,是互聯網侵權泛濫的一個縮影。互聯網的開放性、共享性導致網絡成為侵犯知識產權“重災區”,據最高檢察院披露,半數以上侵犯知識產權犯罪涉及互聯網。近年來,在巨大的融資需求和互聯網金融國家戰略刺激下,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如春筍般涌現,隨之火爆的還有互聯網金融解決方案市常然而,互聯網金融系統對技術要求極為苛刻,甚至不亞于銀行系統,大部分互聯網金融系統方案提供商,并不具備開發互聯金融系統的資質和能力,只能依靠盜版和抄襲在行業分得一杯羹,導致行業知識產權糾紛不斷。
為遏制知識產權抄襲之風,國家掀起了知識產權保衛風暴。2016年4月,國家明確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 “十三五”重點專項規劃;隨后,國務院宣布建立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31個中央部委參與,規格史無前例。在此刺激下,迪蒙果斷拿起了法律武器,打響品牌保衛戰,宣布對國內119家企業采取法律維權行動,并先后起訴長亮國融信、杭州中申集團等30多家互聯網金融系統提供商,皆大獲全勝,其起訴密度和打擊力度皆創中國之最,扛下了中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衛戰的大旗,吸引司法界的巨大關注。
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場擴日持久戰。近日,迪蒙科技宣布就中科柏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抄襲迪蒙、盜用迪蒙品牌商標提起訴訟,要求對方停止侵權并賠償迪蒙的巨額損失。“迪蒙科技的遭遇,代表著中國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的一個演變和縮影,” 在上海2017知識產權南湖論壇上,一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專家表示,國家的戰略推動,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覺醒,而隨著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武器的日益強大,那些抄襲、侵犯知識產權的企業,將面臨難以承受的代價。
推薦閱讀
近期,易觀國際發布了最新月度TOP 1000 APP排行榜,據榜單顯示,第三方應用分發平臺安智市場在3月份的月活躍度突破了1320萬人,環比增長了6.28%,這也是安智市場連續第7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