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什么樣的主播能擁有百萬粉絲?大波浪,必須占有其中一項?然而,視吧上的財經主播洪書敏,不拼顏值,又不吹噓自己的炒股戰績,僅靠一則故事就俘獲眾人心。

是不是聽著更神乎其神了?其實不然。洪書敏用最簡單易懂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技巧與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維與心態”。沒有好的思維與心態,再好的技巧也敵不過瞬息萬變的市場。所以,他希望他自身帶給大家的不止是技巧上的分享,更有“思維”的塑造。

我家樓上一哥們特別好玩,他最近讀了《階層上升通道的大門即將關閉》后,便經常開長輩們玩笑。
爺爺來玩,他就懟爺爺:“你當年干嘛去了?咋不參加紅軍?要是你當年參軍,我家至于這樣嗎?”爸爸來玩,他就懟爸爸:“你當年干嘛去了?咋不下海創業呢?”要是當年你下海,我家至于這樣嗎?”
前幾天,我在電梯里碰到他,他感嘆:“現在階層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了。”寒門難以出貴子,這倒是事實。北京大學副教授劉云杉做過統計:80年代,北大學生三成出自寒門。90年代,寒門比例開始逐漸下滑。2000年后,寒門比例僅占一成多。BBC紀錄片《人生七年》證實了這一現象,他們用49年跟蹤了一群不同階層的孩子,最后揭露了一個殘酷事實:窮人的孩子絕大部分仍然是窮人,富人的孩子絕大部分仍然是富人,階層在代際間得到了傳承。
為什么窮人無法擺脫貧窮呢?窮人無法擺脫貧窮的罪魁是——稀缺心態。
何謂稀缺心態?就是“越是稀缺什么,就越是在意什么”。我家鄰居王阿姨就是這樣,由于她家經濟條件不太好,所以她買菜特別喜歡折騰。去小區門口新世紀超市一看:“生菜一斤要三塊五,太貴。”于是,她坐六站公交去沃爾瑪,“更貴,四塊錢一斤。”于是,她又坐七站路去永輝,“三塊錢一斤,太好了。”她買了5斤,樂呵呵地回家了。折騰半天,扣去車費,還倒虧5毛。
穆來納森說:“人們的視野會因稀缺心態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通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也就是說,稀缺會俘獲一個人的大腦。
很多人喜歡這樣說:“如果我有錢,我會比馬云做得好。”“如果我有錢,絕對比王思聰厲害。”
其實,未必。長期陷入惡性循環的窮人,即便偶爾暴富,也會很快變成窮人。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做過一個調查:最近20年來,歐美彩票頭獎得主,5年之內,破產率達75%。為什么會這樣?“因為他們雖然有錢了,但行事還是窮人思維。”
階層固化,其實來源于思維的屬性。你的思維,決定了你在什么階層。窮不可怕,稀缺導致的窮人思維才可怕。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著名的人生影響跟蹤調查,對象是一群出身環境和智商都差不多的年輕人。調查結果發現:27%的人沒有理想,生活沒有目標。60%的人理想模糊,生活目標模糊。10%的人有理想,制定了短期規劃。3%的人有理想,制定了清晰的長期規劃。25年后,這群人的生活狀況很有意思:那3%的人,因為一直有規劃地朝著人生理想邁進,所以最后幾乎都成了社會頂尖成功人士。那10%的人,因為不斷實現短期目標,最后成了社會的中產,做了律師、工程師、企業主管等等。那60%的人,生活在社會中下層,沒什么特別成績,就指望孩子將來有出息。剩下27%的人,成了社會最底層的人,成天抱怨他人,抱怨社會。
這個調查說明了什么——不同的人生規劃,讓每個人拉開了距離。所以,要跳出稀缺導致的窮人思維,就要強行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道視野——制定清晰的人生規劃,短期的長期的,然后一步一步去實現它。
貧窮的韓信為何能忍受胯下之辱?
因為他有堅定不移的人生大理想。
正如蘇軾所說:“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推薦閱讀
“如果這公司倒了,押金不會也沒了吧?” “為啥押金充起來能秒充,退起來那么費勁?” 隨著共享單車的火熱,對于平臺收取高額押金的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視吧主播靠一則故事俘獲眾人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