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MIC北京2017大會上著名物理學斯蒂芬·威廉·霍金通過視頻發表了《讓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及其賴以生存的家園》主題演講。霍金認為人工智能的成功必然會載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史冊中,但是它也有可能會對人類文明發展造成傷害。
霍金再次強調了此前的觀點,人工智能具有消除貧窮和疾病的潛力,但在研究中應該警惕如何規避超級智能會帶來的風險。在過去十幾年,在語音識別、機器翻譯、圖像識別、問答系統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發展,但是比如深度學習并不足以控制人工智能步走向失控的狀態。霍金認為在短期內人工智能領域令人擔心的一個方面是無人駕駛,另一個則是可能帶來的大量人類工作將被AI取代。
在演講后端,霍金回答來自傅盛、張亞勤等中國企業家的提問。傅盛提出了一個關于靈魂的問題——“在量子世界,靈魂是不是另一種存在方式?”對此,霍金的回答是,“在最近的進展中,你可以看到機器腦可以與人腦一樣,至于靈魂我認為是基督教的概念,那是關于來世的問題。”張亞勤的問題則是在人工智能之后人類觀察、走向實踐的方式是什么?霍金認為弦理論被認為是比較可能的方式。
最后,當GMIC請霍金推薦3本書籍讓人們能好了解科學時,霍金說,“我認為他們應該去寫書,而不是讀書。因為只有你真正寫了,才能代表你真正了解。”(完)
部分提問記錄:
創新工場的CEO李開復提問:互聯網巨頭擁有巨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會給他們各種以用戶隱私和利益換取暴利的機會。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他們是無法自律的。而且,這種行為也會導致小公司和創業者更難創新。您常談到如何約束人工智能,但更難的是如何約束人本身。您認為我們應該如何約束這些巨頭?
霍金:據我了解,許多公司僅將這些數據用于統計分析,但任何涉及到私人信息的使用都應該被禁止。會有助于隱私保護的是,如果互聯網上所有的信息,均通過基于量子技術加密,這樣互聯網公司在一定時間內便無法破解。但安全服務會反對這個做法。
獵豹移動CEO傅盛提問:靈魂會不會是量子的一種存在形態?或者是高維空間里的另一個表現?
霍金:我認為近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比如電腦在國際象棋和圍棋的比賽中戰勝人腦,都顯示出人腦和電腦并沒有本質差別。這點上我和我的同事羅杰-彭羅斯正好相反。會有人認為電腦有靈魂嗎?對我而言,靈魂這個說法是一個基督教的概念,它和來世聯系在一起。我認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
百度總裁張亞勤提問:人類觀察和抽象世界的方式不斷演進,從早期的觀察和估算,到牛頓定律和愛因斯坦方程式, 到今天數據驅動的計算和人工智能,下一個是什么?
霍金:我們需要一個新的量子理論,將重力和其他自然界的其它力量整合在一起。許多人聲稱這是弦理論,但我對此表示懷疑,目前唯一的推測是,時空有十個維度。
斯坦福大學物理學教授張首晟提問:如果讓你告訴外星人我們人類取得的最高成就,寫在一張明信片的背面,您會寫什么?
霍金:告訴外星人關于美,或者任何可能代表最高藝術成就的藝術形式都是無益的,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我會告訴他們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和費馬大定理。這才是外星人能夠理解的事情。
長城會創始人文廚提問:我們希望提倡科學精神,貫穿GMIC全球九站,清您推薦三本書,讓科技屆的朋友們更好的理解科學及科學的未來。
霍金:他們應該去寫書而不是讀書。只有當一個人關于某件事能寫出一本書,才代表他完全理解了這件事。
中國網友提問:您認為一個人一生中最應當做的一件事和最不應當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霍金:我們絕不應當放棄,我們都應當盡可能多的去理解這個世界。
中國網友提問:人類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重復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與運動。從石器、蒸汽、電氣……您認為下一次的革命會是由什么驅動的?
霍金:我認為是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包括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科技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未來幾十年里,它會逐漸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方面,為我們提供智能地支持和建議,在醫療、工作、教育和科技等眾多領域。但是我們必須要確保是我們來掌控人工智能,而非它(掌控)我們。
音樂人、投資者胡海泉提問:如果星際移民技術的成熟窗口期遲到,有沒有完全解決不了的內發災難導致人類滅絕?拋開隕星撞地球這樣的外來災難。
霍金:是的。人口過剩、疾病、戰爭、饑荒、氣候變化和水資源匱乏, 人類有能力解決這些危機。但很可惜,這些危機還嚴重威脅著我們在地球上的生存,這些危機都是可以解決的,但目前還沒有。
推薦閱讀
2017年,隨著“工匠精神”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經濟發展迎來了“質量時代”,一批更理性、更愿意為高品質買單的中產消費群體正在崛起,中國的家>>>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05/302796.html